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寄生性天敌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地区桔小实蝇寄生蜂的种质资源及其寄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同时,掌握了在人工条件下对2种寄生蜂进行扩繁保育的技术。此外,本文也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引进寄生性天敌前裂长管茧蜂的寄生特性和繁殖力特性。应用扫描电镜、触角电位反应仪和“Y”型嗅觉仪技术,对前裂长管茧蜂触角形态、触角电生理特性和寄主选择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开展了前裂长管茧蜂田间释放应用的研究。为桔小实蝇寄生蜂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论文主要结果如下:
1广州地区桔小实蝇寄生蜂种类及其发生动态
调查发现了2种桔小实蝇寄生蜂,分别为费氏短背小蜂Psyttalia fletcheri(Silvestri)和印啮小蜂Aceratoneuromyia indica(Silvestri)。费氏短背小蜂寄生率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的11月和2009年的9月,其峰值的出现与当地桔小实蝇发生的峰值有一定跟随关系。印啮小蜂寄生率的高峰出现在2008年11月底至次年1月,最高值为51%,寄生率峰值的出现亦与当地桔小实蝇发生的峰值有一定跟随关系。
2印啮小蜂个体发育及其寄生特性研究
印啮小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整个世代发育过程在寄主体内完成。印啮小蜂约需14-15d完成世代发育。卵历期为2.51d,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0.79、2.25和2.19d,蛹的历期较长,为6.71d。印啮小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1~2d羽化,一个寄主约能繁育30-40头印啮小蜂。印啮小蜂雌、雄蜂在同一天羽化,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3桔小实蝇及其寄生性天敌繁育技术
印啮小蜂A·indica喜寄生三龄末的桔小实蝇幼虫,可直接寄生裸露的桔小实蝇幼虫或钻入腐烂落果及人工饲料中寻找寄主寄生。每个桔小实蝇幼虫约能繁育25-40头寄生蜂。弗氏短背茧蜂P.fletcheri在室内饲养过程中没能用人工饲料的饲养的桔小实蝇幼虫接种成功,目前主要用整果饲养的桔小实蝇幼虫作为寄主来保种。
4过寄生对前裂长管茧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在室内大量繁殖情况下,前裂长管茧蜂表现出明显的过寄生现象,多数寄主体表产卵孔的数量介于2-5之间,约占总寄生个体数的53%,而只一个产卵孔的寄主个体数量仅占总数的9%。过寄生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过寄生强度密切相关。当寄主体上产卵孔超过4个时,前裂长管茧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个体存活率呈急剧下降趋势:当寄主体上产卵孔数超过10个时,前裂长管茧蜂的幼期存活率降至20%左右。另外,过寄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前裂长管茧蜂的个体发育速率,过寄生强度越大,其发育速率越缓慢。前裂长管茧蜂的子代性比也因过寄生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寄主体上产卵孔数介于1-10个之间时,子代种群中以雌性个体为主。而当寄主体上产卵孔数超过10个时,子代群体中以雄性个体为主。
5前裂长管茧蜂雌蜂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
前裂长管茧蜂雌蜂的繁殖与其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刚羽化的雌蜂卵巢中只有少量成熟卵,且与其个体大小呈线性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前裂长管茧蜂雌蜂卵巢中成熟卵数不断增加,至羽化后第6-10日,卵巢中成熟卵数维持在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而提供补充营养及充足寄主的情况下,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产卵量又高于其卵巢容纳量。
6信息化合物对前裂长管茧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前裂长管茧蜂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前裂长管茧蜂触角上共着生9种类型触角感受器,其中5种在雄虫触角上发现,前裂长管茧蜂触角存在雌雄异型现象。
前裂长管茧蜂触角对不同受害程度水果的电位反应试验表明,随着水果为害程度的增加和气味源的浓度的增加,前裂长管茧蜂触角的电位反应值也随之而增加。其中,雌虫触角的反应比同样处理的雄虫触角电位值要高。而交配经历对前裂长管茧蜂雄虫触角的EAG反应无明显差异。
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危害程度杨桃的选择行为试验表明,在非选择试验中,前裂长管茧蜂对受害杨桃的选择率,随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有产卵经验的寄生蜂反应率比无产卵经验的略高。在选择试验中,无产卵经验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为害程度杨桃的选择率无固定规律。有产卵经验的比无产卵经验的反应率明显高。
7前裂长管茧蜂田间释放应用的研究
前裂长管茧蜂田间释放后的寄生效果与调查时间、杨桃林生境、取样点水平高度和树冠方位等因素存在相关性。释放后调查时间长、杨桃树冠稠密和取样点高,这些都有利于前裂长管茧蜂寄生。而且在树冠各个方位中,中部和东向最有利于寄生蜂寄生。
印啮小蜂田间寄生情况调查表明,杨桃林生境、取样点水平高度和树冠方位对印啮小蜂的寄生效果均有影响。杨桃树冠稠密都有利于前裂长管茧蜂寄生。不同取样水平高度和树冠各个方位的印啮小蜂寄生率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