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华法林目前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心房血栓、心源性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抗凝治疗。然而华法林安全用药范围较小,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药物剂量选择错误将可能促使出血或者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近年来,虽然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口服抗凝治疗,华法林仍是标准用药且无可替代。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所采取固定剂量给药模式,是依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来指导用药剂量的调整,该模式安全性低,不良后果严重,精准个体化治疗有待深入研究。以往有大量文献报道相关基因多态性如维生素K环氧化物酶复合体亚基1(VKORC1)、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γ-谷氨酰羧化酶(GGCX)、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等对华法林的稳定剂量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存在着所建立的剂量预测模型缺乏必要的临床验证以及多数模型只选用1-3个基因导致预测有效率低等明显缺陷。因此,本项目拟检测多个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在前期获得的众多因素中,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筛选和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充分的验证比对研究,旨在找到更精准的抗凝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二、研究内容第一部分 遗传变量及临床数据变量对中国江西地区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影响研究目的:评价VKORC1,CYP2C9,CYP1A2,GGCX和UGT1A1基因多态性及身高、体重、性别、体表面积、服药史、血栓病史等临床数据资料对中国江西地区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对476名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追踪和记录,包括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联合用药、既往病史、INR值和华法林日剂量,并通过sanger基因测序法测定VKORC1(rs9923231、rs9934438、rs7196161和rs7294),CYP2C9(rs1057910),CYP1A2(rs2069514),GGCX(rs699664)和UGT1A1(rs887829)的基因多态性。利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各遗传及临床变量对华法林日稳定剂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揭示VKORC1(rs9923231、rs9934438、rs7196161和rs7294),CYP2C9(rs1057910)、GGCX(rs699664)、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BSA)和胺碘酮服药史对华法林日稳定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CYP1A2(rs2069514)、UGT1A1(rs887829)、性别、血栓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ACEI、倍他乐克对华法林日稳定剂量的没有影响。研究结论:1、VKORC1(rs9923231、rs9934438、rs7196161和rs7294)、CYP2C9(rs1057910)、GGCX(rs699664)对中国江西地区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可造成重要影响。2、CYP1A2(rs2069514)、UGT1A1(rs887829)可能不影响中国江西地区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第二部分 基于遗传及临床变量建立并验证适合中国江西地区人群的华法林给药预测模型研究目的:利用遗传数据及临床变量建立适合中国江西地区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华法林给药预测模型,旨在提高模型的精确度和理想预测百分比。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获得的遗传数据及临床变量资料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和临床数据变量的贡献度,逐步回归筛选并剔除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以此建立预测华法林日稳定剂量的计算模型。通过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方式测算模型的理想预测百分比,并以该数值用来检验临床效用。研究结果:最终有395名患者加入到模型的推演和验证中,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新模型为:Y=1.081–0.011(年龄)+1.532(BSA)–0.807(rs9923231 AA)+1.788(rs9923231 GG)+0.530(rs1057910 AA)–1.061(rs1057910 AG)–0.321(rs699664 AA)。模型可解释61.7%的个体化用药差异,理想预测百分比为69%。研究结论:1、VKORC1 rs9923231、rs9934438、rs7196161和rs7294之间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为避免资源浪费,不推荐同时测序。2、GGCX(rs699664)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江西地区人群华法林剂量潜在的预测因子;3、本研究新建立的模型有望在临床实践中指导中国江西地区人群的华法林个体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