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企业间担保问题涉及企业多、地域广、范围大,易引发地区性、行业性的经济危机。本文希望从风险共担型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运用网络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企业担保网络模型,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获得模拟数据,从而挖掘出企业担保网络形成和风险传染机制。 本文首先从网络风险传染和企业担保两个角度,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梳理了与本文研究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归纳了现有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可以拓展的领域。 然后,对企业担保的法律责任和担保网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我国对于企业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以浙江绍兴担保网络为参考,借鉴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将我国企业担保网络结构分为六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星形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和总线型结构,阐述了每种担保网络类型的特点、形成机制和风险传染机制。 由于企业资金担保网络往往是基于企业主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的,企业间相互担保与生活中人情往来都是互惠行为,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首先通过模拟实验,探寻了人情交换机制下风险共担型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关系往来原理,设计出人情交换实验,然后用计算机进行了四组各2000次交互实验,再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收入和风险下的人群的人情往来偏好和社会关系网络形式。最后,得出结论:(1)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他的收入波动是高还是低,加入人情交换关系网络后所获得的效用相较于之前独自生活时的效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收入波动性小的穷人间关系亲密,经常互相救济。这类人群从社会关系网络中受益较大,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最为复杂。(3)对于收入波动大的穷人,由于无力承担帮助他人后可能带来的破产风险,相互之间很少能结成稳定的互助关系,社会互助网络难以形成。(4)收入波动性小的富人间来往频繁、关系紧密,结成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从中获益。(5)收入波动性大的富人只需要与少量人保持互助关系,就能够解决偶尔的财务困境。他们三三两两地结成小团体,组成一个个离散的小社会关系网络。此外,本文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想到企业间的关系,简单分析了不同规模和风险的企业对企业关系网络形式的偏好。 最后,将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抽象成理论模型,分别构建了企业在没有担保和参与担保网络两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然后以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三个实验,研究企业担保网络的风险传染机制: 实验1为企业担保网络的模拟实验,让10家企业在担保模型的行为规则下经营10期,再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描绘和分析了每一期的具体情况,最后总结得出结论:(1)在经济状况良好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担保网络的风险共担和风险消释作用占主导。(2)当经济低迷时,系统内问题企业较多,企业抵御和分担风险的能力较差。担保网络丧失了消释风险、缓和危机的能力,风险传染作用占主导。经济系统非常脆弱,一两个企业的小风险可能由于担保网络的传播和放大,演变为破坏整个系统的大危机。(3)当担保网络比较复杂,呈星形或网状结构时,系统内企业的平均担保链接较多,网络的风险传染性较强。(4)当担保网络由多个分散的小型子网络组成时,网络风险的传染方式简单,子网络间不会交叉传染风险,网络系统的风险传染性较弱。(5)当担保网络中的企业很少时,担保方承担的担保压力和潜在风险较大。如果网络内某个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风险将集中在少量有担保关系的企业上,得不到有效分散。 实验2分别对无担保和担保网络下的经济系统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得出企业担保网络对社会总资本、社会总投资、银行信贷风险等的影响:(1)在企业初创期,担保网络模式比无担保更有优势。(2)在发展期,有担保模式下的破产企业数量超过了无担保模式,担保网络对风险的传染作用显现了出来。相较而言,无担保模式下的经济体系更为稳定。(3)相较于企业担保网络模式,无担保模式下的社会总资本、社会总投资、非破产企业的平均资本和平均投资都要更高。无担保模式更为适应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4)企业间担保有效地减少了银行贷款的坏账比例,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维护了银行的资金安全,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这一点是企业担保网络最大的优势和最主要的作用。 实验3模拟了担保网络中的企业受到不同大小的外部风险冲击时的情景,从而观察得出外部风险冲击对担保网络的影响:(1)当系统内某一家企业受到小规模外部风险冲击时,担保网络能够有效消释风险,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当担保网络内的某一家企业受到中等规模的外部风险冲击时,网络对风险的传播将会使周围的其他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少量企业甚至会破产,可能会引发网络的局部危机。(3)当担保网络内的某一家企业受到大规模的外部风险冲击时,风险沿着网络链接全面扩散,传染给网络里的其他企业,经济系统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