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最大白质纤维束,由来自不同脑皮质区的联合纤维组成,主要参与脑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整合两侧半球的活动,包括组织双手运动、统一感觉以及视觉传递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胼胝体的研究已从原来的单纯解剖形态学研究转变为与分子机制相结合的研究。磁共振成像的新技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通过在体量化分析白质纤维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来反映白质纤维结构的改变,胼胝体的弥散张量成像已被广泛用于早期脑发育、脑正常老化及脑功能侧化等研究。近年来脑功能成像与神经心理研究发现脑功能的侧化和性别角色的产生都与胼胝体的性别差异密切相关。脑功能与结构的性别差异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首先探讨61例正常成人胼胝体及其亚区的面积与性别差异,分析导致性别差异的可能因素。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不同技术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临床应用的合适扫描参数;选用最佳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对61例正常成人胼胝体亚区的弥散张量指标(FA、ADC)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导致胼胝体性别差异原因所在。第一部分胼胝体及其亚区的面积与性别差异性研究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胼胝体及其亚区面积与性别差异。方法:将61例正常成人正中矢状位图像,以JEPG格式的导入PhotoshopCS3测量正中矢状位胼胝体及其亚区面积与端脑面积。结果:男性胼胝体总面积及亚区面积均大于女性,其中只有二区、三区、四区与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胼胝体亚区面积与年龄相关性各不相同,男性只有二区面积及总面积与年龄相关,女性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及总面积与年龄相关。总体胼胝体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及总面积与年龄相关。所有相关均为负相关。结论:男性胼胝体总面积及亚区面积均大于女性,胼胝体面积随年龄增长而缩小,不同性别胼胝体萎缩可能存在选择性差异,女性胼胝体面积萎缩可能早于男性。第二部分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研究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三个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000s/mm2)时FA图像质量最佳,高b值(b=1500s/mm2)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s/mm2)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梯度方向增加,扫描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弥散张量成像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000s/mm2、5mm/0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第三部分胼胝体各亚区的DTI定量研究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胼胝体弥散张量成像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1例正常成年人正中矢状位DTI图像导入functool软件,测量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亚区FA值、ADC值。结果:不同性别的胼胝体亚区FA值、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A值与年龄负相关,ADC值与年龄正相关。不同性别胼胝体亚区FA值、ADC值与年龄相关性各不相同。女性只有一区、三区及六区FA值与年龄明显负相关。男性只有一区FA值与年龄明显负相关。总体胼胝体一区、三区及六区FA值与年龄明显负相关。女性胼胝体亚区ADC值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男性只有二区及三区ADC值与年龄正相关,总体二区、三区及五区ADC值与年龄正相关。结论:两性别胼胝体亚区FA值、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成人胼胝体亚区FA值与年龄负相关,ADC值与年龄正相关,可能与胼胝体老化有关。不同性别胼胝体亚区弥散张量指标(FA值、ADC值)与年龄相关性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