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故民间称之为“讴戏”、“河南讴”、“河南高调”、“靠山吼”等。本文分四章,探讨了“豫东调”和“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其中,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豫东调”和“豫西调”诞生地域不同,而使它们共有的板式[二八板]类唱腔在风格上形成了差异。认为:豫剧在约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作为豫东调母体的祥符调,受经济、文化、文人、艺妓的影响,使祥符调在豫东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加工。豫西调则是秦腔经“风陵渡”传入后在交通不便的豫西山区得到广泛传播而形成了“靠山吼”。因而形成豫剧的两大流派。第二章着重探讨“豫东调”和“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调式调性的差异。认为:“豫东调”唱腔属“上五音”,唱腔系统以徵调式运用最为广泛,“豫西调”唱腔属“下五音”,唱腔系统以宫调式运用最为常见。调式调性的差异是形成“豫东调”与“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豫东调”受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影响,形成了奔放激越,俊俏柔媚的音乐风格。而“豫西调”则受豫西民间音乐及西北地区戏曲音乐的影响,呈现出苍劲悲壮、婉转深沉的特点。后期“豫东调”和“豫西调”结合构成的综合唱腔,强化了[二八板]类的戏曲表现力,使其音乐色彩更加丰富。第三章提出了句式结构变化是[二八板]类唱腔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二八板]类唱腔由上下两句组成。“豫东调”和“豫西调”上下腔句的不同是形成“豫东调”与“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差异性的又一重要原因。认为,豫东调传统唱腔多采用眼起板落的起腔唱法;而豫西调的传统唱腔多采用板起板落的起腔唱法。因此,[二八板]类唱腔的基本结构单位更多表现在上下句的变化方面。第四章通过实证的方法,以测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豫东和豫西地方方言的语音语调,是形成“豫东调”与“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同时探讨了“豫东调”与“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各自的腔型特点和规律。本文最后概括了形成“豫东调”和“豫西调”[二八板]类唱腔差异性的原因,即诞生和流传的地域不同,调式调性的差异,句式结构的变化及地方方言语音语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