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发端于美国,至今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研究者也开始介绍和引入国外的合作学习理论,并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开始关注合作学习的本土发展。至今,中美两国都已形成多个合作学习研究群体,并开展了大量深入、系统的合作学习研究。美国约翰逊兄弟的合作学习研究和中国的主体合作学习研究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
美国约翰逊兄弟的合作学习研究以社会互赖、认知发展和行为学习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成就努力、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据此设计出了“共学式”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并将其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
中国的主体合作学习研究把合作学习置于主体教育的理论背景下,以马克思人学思想中对于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主张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社会适应性:提出了:用“对象性活动”的尺度来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合作学习策略,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通过对两个个案群体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并置比较,可以发现,在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教学策略和课堂实施等方面,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由于两个个案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都是植根于本国的民族文化土壤,因此,要加深对这种差异的理解,并为后续研究者开展合作学习的本土研究有所启示,就需要探寻这一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通过文化视角的分析和探源,本研究认为,中美合作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与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国民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知识观的差异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充分考虑我国文化背景下国民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知识观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是建构本土化合作学习理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