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探讨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提供一个综合性整体观的治疗模式与思维方向,为治疗IBS-D提供更好的方法与思路。方法:通过对调和肝脾法的方剂与病理机制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多位医家论治IBS-D经验并且提出对肝脾不调证予调和肝脾法治之,然辨证还应依不同证型进一步细分,分别为:1、肝气乘脾型;2、肝郁脾虚型;3、脾虚肝乘型;4、肝脾湿热型;5、肝脾两虚型。并探讨其证候治法和作用机制。同时结合临床研究作研究验证分析,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临床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0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中医辨证属肝脾不调证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15例)和西药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采用调和肝脾法,予中药煎剂辨证施治,对照组予匹维溴铵(得舒特),总疗程为4周。结果:经SPSS17.0统计分析得出,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体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主要症状积分方面,经组内比较,治疗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情绪抑郁或易怒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善太息、食欲不振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能减轻患者上诉症状,有良好治疗作用。对照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抑郁或易怒、善太息、食欲不振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亦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在伴随症状中治疗效果不明显。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中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两项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情绪抑郁或易怒、善太息、食欲不振三项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采用调和肝脾法改善IBS-D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脾不调证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