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期间在镜泊湖共设置了8个典型的采样点,分别在2006年4月、7月、10月和2007年1月四次进行采样,并对所采集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后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利用灰关联分析法讨论了后生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镜泊湖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调查期间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9种,其中轮虫4科12种;枝角类3科5种;桡足类2科1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2ind./L和0.545mg/L。后生浮游动物全年常见种有僧帽潘Daphnia cucullata、紧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爪哇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javanus、虫宿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vermifer、泽西近剑水蚤Tropocyclops jerseyensis、太平指镖水蚤Acanthodiaptomus pacificus、厚足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pachypoditus。镜泊湖后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3.34~3.84之间;Pielou均匀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0.72~0.85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全年变化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变化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季节变异下,轮虫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75,p<0.05);采样点变异下,轮虫的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p<0.01)、生物量(p<0.05)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桡足类的多样性指数与种类数(p<0.001)、密度(p<0.05)、生物量(p<0.05)、均匀度(p<0.01)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多维近邻尺度分析(MDS)表明,镜泊湖各站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性明显,四个季节各站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可分为4类,组内相异性低,组间相异性较大。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的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各个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大小不一样。与密度关联度最大的环境因子春夏季节为水温,秋冬季节为chla;与生物量关联最大的春季、冬季为水温,夏季为pH,秋季为ch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