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学业负担过重,或对学习没有兴趣但又不得不为之,从而产生的身心疲惫、对学习厌烦的心理状态,同时伴有一系列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学习倦怠的产生有环境和个体自身等因素,而倦怠对个体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本研究试图考察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学习倦怠、睡眠问题和工作记忆,揭示学习倦怠对个体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改善提供建议。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分研究:研究一:探讨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和睡眠问题。采用《人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ISQ),运用交叉滞后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和睡眠问题总体来说较轻,29%的学生倦怠总分在平均值之上;15%的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但这一结果同样值得关注。2、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男生学习倦怠的程度比女生高,表现为学习过程中情绪更为低沉、学习回避行为更多,成就感也更低;且男生的睡眠质量比女生差,并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这三个成分上达到显著水平。3、在年级差异的研究中,人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和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大四、大一的倦怠感低于人二、大三学生。呈现倒“U”型分布;而睡眠问题上,大二学生“睡眠时间”要显著少于其他年级。4、在学科差异的研究中,理科大学生无论在学习倦怠总分,还是在倦怠三个维度上都明显高于文科和术科的学生;并且理工科学生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这两个成分上比其他两科学生更为严重。5、对于家庭所在地,仅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出现显著差异,也就表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成就感体验更低;而睡眠问题上无显著差异。6、学习倦怠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高分组的个体抑郁情绪更高、睡眠质量更差。7、交叉滞后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倦怠是因,睡眠质量是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抑郁情绪在学习倦怠和睡眠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即学习倦怠通过对情绪的影响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研究二:学习倦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在实验一基础上,选择15名倦怠最高分和15名最低分被试分别作为倦怠高分组和倦怠低分组。采用数字记忆广度、词汇记忆广度测试、连续减法测试以及记忆翻牌测试。对两组被试的工作记忆情况进行测查。研究发现:倦怠高分组的个体比倦怠低分组的个体工作记忆差,具体表现在:1、无论是高学习倦怠组还是低学习倦怠组,在数字正背任务中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倒背任务中倦怠高的个体成绩显著低于倦怠低的个体。2、在词记忆广度测试的序列A任务中,高倦怠组和低倦怠组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紧接着进行的B任务出现了显著差异,高倦怠组的成绩明显低于低倦怠组。并且序列B任务结束后再反过来回忆序列A任务时,两组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低倦怠组回忆的个数要远多于高倦怠组。3、倦怠高分、低分组在连续减法测验的反应总数上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而正确反应数占总反应数的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的人,在做百位数的连续减法运算时,反应比低倦怠的人慢,思考时间较长。4、倦怠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记忆翻牌测试的两个指标中都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说明倦怠低分组的人完成时间更短,完成全部任务所点击的次数更少。由此可以认为:倦怠高分组的个体在涉及到需要更多资源参与、记忆内容较多、以及存在干扰和更复杂的记忆任务时,出现明显的任务成绩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