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重金属离子吸附性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空介孔纳米微球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尺寸及孔道结构、多样的组分、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分子的吸附和分离、生物医学、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中空介孔纳米微球的构筑一般是基于模板法和自牺牲模板法,都需要模板粒子的参与,去除模板的过程较为复杂、有一定的能耗。因此,发展简单、高效、可控的不需除模板的制备方法势在必行。本论文选用两种常见的硅烷偶联剂,通过引入一个对硅烷偶联剂在Et OH/HAc混合液中进行预水解的新策略,通过微乳液法直接得到中空结构纳米微球。在此基础上,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扩孔剂,普适性合成了孔径可调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进一步研究了这种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可控制备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烷偶联剂前驱物,在乙醇/稀醋酸混合液中进行预水解后,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P123)的三乙胺水溶液中,通过水包油(W/O)微乳液体系的构筑,可控制备了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s)。通过改变BTEE/TEOS比例、BTEE/TEOS整体用量、三乙胺的用量、预水解的时间及CTAB/P123的用量比例,可以实现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的粒径、壳层厚度、孔道尺寸、产率、组分的调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组装胶束、前驱物共乳化形成O/W微乳液体系形成中空结构的形成机理。(2)普适性制备孔径可调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在W/O微乳液法制备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不同种类扩孔剂的引入,包括嵌段共聚物(P123、F127)、有机疏水性扩孔剂(环己烷、三甲苯),普适性的制备了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通过改变扩孔剂的用量,可实现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的孔径的调控,可以使介孔大小从2.5 nm扩大到4.2 nm,并研究了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扩孔可能的机理。(3)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对重金属Cu2+的吸附性研究以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Cu2+的吸附性。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对Cu2+的吸附性受溶液p H影响较大,在p H=6.0情况下,其吸附效果最佳,达到50 mg/g,Cu2+去除率可到91%。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吸附属于单层吸附;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模型,分子内扩散模型进一步表明,其吸附速率由内扩散及表面吸附作用共同控制;XPS分析表明,中空介孔硅基纳米微球表面的-OH基团与Cu2+发生了络合作用。吸附Cu2+后的纳米微球经盐酸溶液洗脱后,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中空球形形态,对Cu2+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3%,说明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多丽丝·莱辛是两位杰出的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女性文学先驱,而莱辛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女性文学大家,被公认为是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
国内对室内健康环境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建筑正在围绕健康性能寻求发展和突破。介绍美国WELL建筑标准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内容,根据WELL建筑标准1.0版的7个健康建筑概念,梳理
“日积月累”是“语文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机械背诵的模式,注重“日积月累”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并通过勾连整合、
传统路障的缺点过去我国传统上使用了水泥制作和钢构路障,但它们有以下缺点:
在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德育的渗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还不到位,使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和不够全面。这些不
财务转型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影响和革新整个会计行业,单一型的传统会计人才已不符合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针对如何培养顺应财务转型和创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状况和结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评判。本文就杜帮分析
壮拳与泰拳同属东方武技,随着历史的轨迹演变,壮拳在申遗中游离,泰拳在申奥中扬名。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实证法、逻辑评价法等方法,通过考证壮拳与泰拳的历史渊源,梳理:拳种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部分的提起和赔偿范围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不能协调一致,也多被学者所诟病。文章联系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