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更新世时地外物体撞击在东亚地区,其撞击所产生的玻陨石和微玻陨石广泛散布在东亚陆地和邻近的海洋,展布区域约为地球表面积的1/10,统称为澳—亚撒布区。中国南海距离撞击源区不远,较好地记录了此次撞击事件。
ODP1146B孔位于南海北部,北纬19°27N,东经117°16E,水深2091.7米。本次工作对1146B孔110.80~122.35 m段高质量的连续沉积物,取样128个。其中在含微玻陨石的115.7~116.10 m约40 cm厚的层段中每1cm取样,样品的时间分辨率119年。统计微玻陨石,对浮游有孔虫做氧碳同位素分析来估算撞击事件的年龄,并对撞击事件对浮游有孔虫种群和环境的影响做以评价。
1146B孔中微玻陨石见于115.79~115.95m,其中115.86~115.93 m为微玻陨石的富集层位;微玻陨石的丰度高峰在115.90m处,达4667粒/cm3。依据古地磁、氧同位素和生物等地层事件的年代资料,1146B孔微玻陨石年龄分别计算为792.6、789.6和787.5 ka,其中古地磁测试的样品时间分辨率最高,所计算出的微玻陨石的年龄792.6 ka最为可靠。
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种群定量分析表明,撞击后在第一个样品,即120年内表层海水温度上升2.3~3.3℃,δ18O减轻0.76‰,暖水种丰度增加,冷水种减少,同时温跃层加深,碳酸钙溶解作用减弱。把撞击后120年时期的变化与撞击前相比较,并不显得十分突出,而且不存在浮游有孔虫种属的绝灭和新生,表明撞击事件对海洋表层环境未产生具重大意义和灾难性的影响。
1144站孢粉分析结果显示,撞击后植被木本下降,草本上升,约50年恢复到撞击之前的水平,未见森林大火的记录。
从较长时间尺度分析,撞击事件位于冰期MIS20.2和间冰期MIS19.1之间,晚于MIS20.2最冷时期约7 ka,早于MIS19.1明显变暖时期约5 ka,因此,撞击事件与气候冰期或间冰期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撞击事件的发生早于BIM界线磁场倒转12.6 ka,两者不存在因果上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