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采后病害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上控制柑橘采后病害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化学药剂。但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化学杀菌剂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危害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病原菌对化学药剂抗药性的增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高效、环保、无毒的生物保鲜剂,以取代化学杀菌剂在柑橘采后保鲜中的使用。本研究以我国重要水果椪柑为试材,分离得到了柑橘采后蒂腐病的两种病原菌——黑色蒂腐病菌(Diplodia natalensis Evans)和褐色蒂腐病菌(Phomopsis cytosporella Penz.et Sacc.),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拮抗菌的筛选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两株对柑橘采后蒂腐病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的拮抗酵母菌株Pg2-5和H-20,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得到了两种柑橘采后蒂腐病的病原菌(D.natalensis和P.cytosporella),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都有很大影响,其中D.natalensis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菌丝生长最为旺盛,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可达9.08×107个·mL-1;P.cytosporella在察氏+苜蓿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产孢量为3.26×108个·mL-1。病原菌适宜的生长为25-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28℃。光照条件对病菌的生长及产孢没有显著的影响;D.natalensis的分生孢子致死温度约为75℃处理10min,P.cytosporella的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70℃左右处理10min。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测试的几种常用化学药剂中,以咪鲜胺对两种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2.筛选出能有效防治D.natalensis和P.cytosporella的酵母菌各一株:在离休初筛和复筛分别得到对两种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9株和7株。进一步通过果实挑战接种,筛选出能有效抑制D.natalensis的拮抗酵母菌株Pg2-5和抑制P.cytosporella的酵母菌株H-20,果实发病率分别为20.00%和30.00%,与对照76.67%和80.00%相比,分别降低了56.67和50个百分点。3.测定不同浓度拮抗菌对两种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拈抗酵母菌株Pg2-5和H-20的抑菌效果均与悬浮液的浓度成正相关,与培养时间呈负相关。在病菌浓度为107个·mL-1,拮抗菌株浓度为108个·mL-1时,接种培养8d后,接种Pg2-5菌株的果实发病率在23.33%,接种H-20菌株的果实发病率为26.67%,与对照76.67%和76.67%相比,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拮抗菌株浓度为107个·mL-1,106个·mL-1。时,虽然果实的发病率上升,但也明显低于对照。4.鉴定筛选出的拮抗酵母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对Pg2-5和H-20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g2-5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欧诺比假丝酵母(Candida ernobii)。H-20为毕赤氏酵母属(Pichia)异常毕赤氏酵母(Pichia anom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