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1979~2004年的NOAA重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SST)、向外长波辐射资料(OLR)和1979~2004年的NCAR/NCEP-2再分析月资料和日资料,利用EOF、SVD、连续小波分析、交叉小波与小波谱相关、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多种诊断方法,就热带海温g异常特征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
1、热带海表温度场EOF分析表明ENSO信号是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前两个模态的时间系数反映出热带海表温度场存在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其中5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可能比10年以上的年代际变化更为显著。
2、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与相邻海区的相关性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暖池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其中秋、冬、春季二者的同期和隔季相关都很好;两者各季的周期分析表明,4~6年的振荡是其主要周期。季平均的交叉小波结果表明两个海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周期主要是1年左右的周期段,其交叉谱相关结果则说明暖池区和中东太平洋区海温的半年到1年、2~6年左右的周期相关最好。
3、热带海温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出很好的持续性,大气环流与海温同期相关和滞后海温1~3个月时,二者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4、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与暖池区和中东太平洋海区的SST异常关系十分密切,ENSO型这种海温异常分布特征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热带海温场表现为ENSO循环过程的暖(冷)位相特征时,亦即中东太平洋出现暖(冷)异常,而暖池区出现冷(暖)异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明显加强(减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附近的对流活动减弱(加强),从而不(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
5、当前期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温表现为暖异常时,跟暖池海区相关性很好的中东太平洋海区相应的出现冷异常,海区呈LaNi(n)a型的分布特征。由于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空对流出现时间早且强度明显偏强,因而有利于暖池区低层辐合加剧,Walker环流的上升支加强,低层东风气流发展,南海南部较早出现西风。另外,由于苏门答腊附近对流出现时间早,因而有利于赤道东印度洋西风较早发展,西风的加强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对流的发展,从而使得副热带高压带提前断裂。最后,随着菲律宾附近对流的发展,使得南海地区西风提前爆发,从而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当前期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海温表现为冷异常时,菲律宾附近的对流明显减弱,使得南海地区西风推迟爆发,从而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