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合同特殊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合同作为连接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纽带,无疑对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而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结构性地存在着信息力、交涉力的差距的现实,更突显出消费者合同的特殊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消费者合同的界定出发,在合同订立、内容界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探寻针对消费者合同的特殊性,探究消费者权利保护的路径。界定消费者合同是研究消费者合同的前提。界定消费者合同,从主体身份角度进行。消费者的界定,其应当满足两个标准:消费者应当是自然人;同时,该自然人应当满足生活消费的目的。在判断消费目的上,坚持“客观行为说”,只要购买者没有将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用于营利行为,则其为生活消费。为生活消费而产生相应购买行为的主体,应当界定为消费者。经营者的界定,应当满足两个标准:行为的经营性和与消费者对应的标准。就行为的经营性而言,不论其营业是否营利,均为消费者保护法上的经营者;就与消费者对应的标准而言,经营者只有直接或者间接与消费者发生合同关系时,才能成为消费者合同关系中的经营者。针对消费者合同缔结的特殊性,需要对其缔结过程进行专门化的约束。从宏观上,对消费者合同进行专门化的可能规制模式为,在合同法中增设引致条款,将消费者合同的约束过渡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进行专门化规制。在微观上,对消费者合同从缔结到履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家长式的关怀。对其合同形式及效力的认定上,只要不存在《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认定的标准,原则上应当承认其成立,将其未提供相应形式的瑕疵作为履行的瑕疵,补正相应的形式即可。对其缔结实施“强制持续制度”。推后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时间,使双方在“强制持续期”内,完成各自的努力义务。鉴于消费者合同内容多为格式条款,在内容上,对其规制主要是通过对格式条款的规制实现。就格式条款的订入上,需经营者应当完成对格式条款的披露义务,消费者对格式条款表示同意方可订入。在格式条款的解释上,坚持通常理解原则、制定人不利原则、个别约定优先原则。就消费者合同内容的规制而言,主要在于合同条款无效的认定。从一般意义上,坚持两个标准:即是否偏离了任意规范与是否违反了诚信原则。从具体类型上需要对经营者责任进行详细的划分。同时,规定详细的无效认定的标准。在消费者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特殊的地方在于通过赋予消费者撤回权对消费者权利进行保护。但是,在消费者撤回权的适用范围上,应当坚持严格控制的前提下适度放宽标准,明确规定消费者撤回权的失效时间,防止消费者滥用撤回权。同时,鉴于消费者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纠纷的现状,可匹配小额诉讼程序与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从程序上对其保驾护航。但在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中,应增加对消费者团体不当行为的撤销或对其适格性的否认制度。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变,所以消费信贷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信贷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我国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全面推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界影响甚远。本文试图利用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其合理之处以便为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实践服
指出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走访实地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城市公园的公众使用情况和公园空间满意度情况,为城市
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铁路货运服务,此举也标志着铁路货运从以前"朝南坐"的经营方式彻底进行了改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因为在某些方面存在
<正>2013年7月3日,一则财经新闻激发了全国乃至国际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务院会议强调,在
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背景、改革开放的国内大环境、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的冲击、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构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强烈的冲击与
任何国家、社会、人群中都存在弱者,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亦不例外。“弱势群体”的影响作用常常不亚于“强势群体”,作为教育者,对他们要重视、发现、引导。高等教育由精
IT服务外包和由信息技术驱动的ITES-BPO服务外包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本文从市场概况、发展动因、吸引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对服务外包吸引力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对全球服务外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