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中国足球后备人培养历史——体教结合的背景前提下,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足球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迫在眉睫。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秦皇岛校区)作为北京体育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进行“大学+基地”转型下,北京体育大学足球后备人才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和解决体教融合中“重专业,轻人文”的长期问题,实现中国足球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初步确立加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先行的发展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中足院整体思政建设为调查主体,U13-U15年龄段的队伍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中足院思政教育实施路径、整体思政情况、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分析,通过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解读“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1.中足院已形成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为先,充分发挥训练课程思政主渠道的特色模式。中足院“一天三练”、“一周一赛”、“一周双赛”的循环性周期训练安排,形成了以专项训练为主体,技术、体能、竞赛协同发展,促使学生科学性提高的发展机制。从不同训练时间、目标、内容等特点充分发挥足球训练中特有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足球训练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吃苦耐劳、积极适应、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的思政教育。目前训练周期性目标不明确、体能训练结合球较少,是学生缺乏目标导向的主要原因。2.中足院在义务教育和中足院特色办学的基础上,设立接近于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又有别于普通初中课程安排的课程比例。充分发挥九年义务教育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最大化,同时安排一天五节文化课程,将训练课程时间安排与文化课程时间安排有机结合,给予学生足够的休息调整时间。但目前依旧存在学生成绩低下,中足院附中思政课程出现中断现象,未能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指导理念。3.中足院思政建设实施路径以训练课程为和核心,以文化课程为主导,通过德育工作相互辅佐的三大实施路径。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已进一步得到证实,但存在实施比重不均衡的现象。文化课实施路径中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唯一的方式,主题班会和班风建设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学生思政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德育工作作为中足院思政教育的一项特色,是形成三全育人德育大环境的关键。德育工作分别从爱国主义、志愿者活动、养成教育、人文关怀四个方面,对目前中足院U13-U15年龄段学生思想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起到弥补训练课程思政元素实施不均衡的问题。但目前中足院U13-U15年龄段学生自主发展的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高。4.中足院教育者、受教育者、课程内容、传播方式、环境这五大因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其自身能力对思政教育传授、接收、内化、外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影响因素最为突出,一个具备优秀素养的教育者可以改变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理解教育,将理论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能力。课程内容、传播方式作为中足院思政建设中的积极因素,是提升中足院思政教育质量的优化剂,并不会对思政建设造成阻碍式的影响。环境作为消极因素对中足院思政建设具有推动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干扰性,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测调控。5.目前中足院U13-U15年龄段思政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应坚持走:“以足球育人,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发展道路。以健全思政建设模式为核心,不断完善文化课的全面发展,及时协调思政实施路径建设,通过健全评价体系促进思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