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两个重要领域,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来,关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时至今同,仍有非常多的经济学者继续对该问题的研究。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用罗伯特逊的话讲,国际贸易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正是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开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资等一系列因素的带动下才使得中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已经证明并被很多人所接受的观点,一国经济的长久持续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国内的需求、投资等因素。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到调节和润滑的作用。但是经济学家们同时指出,一国进行工业化尤其是在工业化早期,出口导向战略是其必经之路。我国经济发展尽管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以及外汇储备等都排居世界前列,但是应该看到,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正如一位西方企业家曾说:“把利润都带走,把GDP留给中国。”中国的出口产品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世界大的产业分工阶梯的末端,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顺利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巨大威胁。而通过国际贸易,尤其是通过出口引致进口,可以引进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先进技术、知识、管理、和文化。可以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突破国内瓶颈的约束,保持长久稳定持续的增长,实现对西方国家的赶超。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从自己的短期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目标出发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保护国内产业,使得贸易保护理论迅速抬头,这是对今日自由贸易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既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顺利发展,又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承担的责任,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落脚于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认识上。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了达几个世纪之久,但是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命题,至今仍有至少两种意见,即或者认为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或者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因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在这样的理论前提和时代背景下,本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系统回顾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收集到1979年~2007经济年度最新数据,采用严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我过经济的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有必要继续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本文从结构上讲,本文包括4章。第1章导论是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创作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章文献综述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按照时空的逻辑顺序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从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到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到今天的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再到众多的实证文献如从中国的张二震、赖明勇、林毅夫等到国外的罗默、克鲁格、再到经合组织,本文都给出了介绍和归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存在的因果关系,国际贸易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以及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条件等。第3章是本文的实证及创新部分,本文通过收集1979-2007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首先分析了样本数据的特征并通过对数据的取对数处理,然后分别进行了平稳性分析,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最终获得本文的结论。第4章是本文的小结,一方面总结了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还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指明未来对该命题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