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G hirsutum L.)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棉花生产用工多,成本高,纤维品质一致性差,品质不高。本文针对新型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FD)对花芽分化,株型,熟性,成铃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开展研究,试图探索得到更加合理的化学调控方法,以较少的生产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1.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AFD对棉花生理性状和熟性的影响较之DPC与对照显著。AFD可促进棉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使叶片叶色加深,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吸收加强,从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则影响不大。对赤霉素(GA)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性,喷施AFD可以增加棉叶中ZA含量,降低IAA含量,提高ZA/IAA比值,能够促进花芽分化。2.施用AFD的处理在初花期对棉花具有明显的保蕾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由蕾向铃转化的效率,盛花期则有较多的吐絮铃数;同时施用AFD还可增加内围果节铃重,1-4果枝第1果节平均比对照增加0.93g,第2果节平均比对照增加4.2g。可以看出AFD对棉花促进集中吐絮,提早成熟作用明显。3.不同浓度的AFD对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冠层郁蔽程度与AFD施用浓度呈反比例关系。生殖部分所占干物质量在AFD施用浓度为1350和1800 ml·hm-2时最大。纤维长度在AFD施用量为900ml·hm-2时与未施用AFD化控的对照组相当,显著于其他各处理,可以看出AFD对纤维长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施用量为450和900ml·hm-2时的纤维整齐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此外各处理的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AFD化控有助于产量的提升,在AFD施用量为1350 ml·hm-2时,籽棉百铃重最大,并显著高于未施用AFD化控的对照组。在AFD施用量为900和1350 ml·hm-2时衣分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4.化控次数的不同对纤维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生育期内不同化控次数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生育期内AFD2次化控对产量提升的影响相对最大,且用工少,为较理想的调控方式。生育期内AFD1次化控为最省时省工的化控次数,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同时产量也相对有所降低。综上所述,不同化控浓度和次数,均会对棉花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适宜的AFD化控浓度和化控次数能改善棉花株型结构,提高冠层PAR截获率,促进棉花集中成熟,提高内围铃成铃率和铃重。生产中,应根据实时棉花长势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化控方式,在尽可能的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棉花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