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绪论中交代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的选择;在结论中总结建国以来9套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内容叙述“变”与“不变”及其原因,本文研究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和作用叙述的变化。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明显的变化,其核心部分包括国民党抗战史事的还原与再现,对国共合作与冲突及国民党、国统区等称谓与表述方式的变化,以及在内容设计上课文正文和小字部分对国民党抗战史事的描述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二部分日军侵华罪行叙述的变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军侵华罪行叙述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纳为实证化趋势、专题化趋势和多样化趋势。所谓实证化,主要是列举大量事实,或图片,或数字,直观生动;所谓专题化趋势,意为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多样化指的是借助课文辅助系统,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面。第三部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叙述的变化。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叙述的变化,涉及三个递进呈现的历史信息:先是国际友好人士对中国抗战的支持,随即是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最后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叙述的变化,则表现在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线,强调中国抗战战争的胜利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部分抗日战争史内容叙述变化的原因分析。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史内容叙述变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讲,史学研究成果、新史料的发现,特别是关键性战争遗存的发现,都有可能改变教科书的叙述;主观上的因素主要是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外在因素的干扰,如日本教科书事件对战争罪行的掩盖,促使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坚守客观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功能,对于曾经的忽略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强调,由此出现叙述变化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