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分析师是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分析者,众多证券分析师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活动提高了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也增进了所有投资者的福利。然而,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对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资产价格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因此,加强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管和治理,提高证券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既是保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是维护整个证券市场有效运作,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举措。本文通过统计2007-2010年我国证券分析师发布的股票评级以及近年来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典型案例,认为我国证券分析师存在利益冲突行为,并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监管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认为处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分析师有动机发布过于乐观、有失偏颇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关于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监管现状,我国虽然加强了对分析师的监管,但依然存在行业自律尚未形成、自律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文献认为承销业务、经纪和自营业务、上市公司管理层压力、分析师个人目的会引发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分析师声誉会抑制利益冲突行为,为了检验文献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影响我国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文章接着实证检验了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和分析师的声誉等对其利益冲突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分析师所属的证券公司与被研究公司存在着承销关系时,分析师给出的股票评级更高、更乐观,这一结果说明,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确实会对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产生影响;而国外文献及实证认为声誉会抑制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但本文的结论却是高声誉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比其它声誉等级分析师所发布的投资评级更乐观,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分析师声誉对其利益冲突行为的约束力有限。本文认为要监管证券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就必须拓宽券商的盈利渠道、加强声誉的约束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和“中国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