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SQE与DS基因cDNA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参是中国珍贵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目前已经从人参中分离出至少60种皂苷单体。但是人参采收期限较长,受气候环境,地域因素制约,使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限制。同时目前关于人参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基础研究相对缺乏。为了保存人参基因资源,并在基因水平上研究人参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我们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部分关键酶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如果能深入了解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具体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在分子水平上对其关键酶进行人
其他文献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使玉米生产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单产提高的40%-50%应归因于杂交种的推广应用。美国是率先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国家,构建了Reidxnon-Reid杂种优势模式。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是美国玉米重要种质,其代表自交系B73、PH6WC。我国育种实践表明引进美国等国外种质对我国杂交玉米生产贡献率已接近60%;利用外引系并
学位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全球有80%的人口以水稻作为主粮。在我国,水稻更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育种学家愈来愈广泛地把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于育种研究中,试图将一些控制优良性状的外源基因导入水稻,以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由于水稻品种繁多,而且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
学位
大豆蛋白是人和动物的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约占大豆种子的40%,其中含有90%的贮藏蛋白,7s蛋白和11s蛋白是大豆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调节二者比例可以改善大豆蛋白加工适应性,提高1ls蛋白含量降低7s蛋白的含量可以改善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7s蛋白中的主要成分为β-伴大豆球蛋白,它是大豆中引起婴儿和幼龄动物消化道过敏反应的主要大豆抗原蛋白。α’、α和β是β-伴大豆球蛋白的三个主要亚基,这三
学位
植物在遭受生物或非生物的侵染后,体内会产生病程相关蛋白。类甜蛋白是病程相关蛋白家族中的一类,与植物的防御有关,而GmOLPa蛋白是类甜蛋白家族中的一类逆渗透蛋白。本实验以盐诱导后的大豆根为材料,通过提取根部总RNA,RT-PCR得到的GmOLPa目的片段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以及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索了一种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大豆的更简单有效地体系。从大豆根中克隆到GmOLPa基因,大小为10
学位
本文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Ⅰ遗传交配试验设计,分别以沈5003,S0073,丹340,丹1324,昌7-2五个不同血缘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配制20个杂交组合,应用点多年试验方差分析、关联度分析及同步异步理论对2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下:1.一点多年试验方差分析结果(1)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各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间差异结果显示:M03与M02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其它18个杂交组
学位
大豆油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用油。大豆油的生产原料--大豆,在我国有着广阔的种植面积。但是目前国内大豆来源的80%却依靠进口。进口的大豆出油率比国产大豆出油率高,且价格低廉,是造成我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本地大豆竞争力,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现阶段,致力于提高大豆油含量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相关报道证明,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即大豆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会有所上升。已经
学位
本文为了解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以根系伤流液的重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主栽大豆品种在R2、R,4、R6期大豆伤流液重量与地上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期望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为育种提供新的参考思路和证据。在大田自然条件下,分别在大豆开花后盛花期(R2)、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上午9时至11时,将植株在
学位
高产是永恒的育种目标,在玉米育种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紧靠挖掘单株生产力已十分困难,逐步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成为了玉米育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讨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成为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选用具有耐密潜质的不同类群7个骨干自交系郑58、PH6WC、J2067、PH4CV、BIM, S122、 MO17为供试材料,作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所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及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问题逐渐显现,玉米遗传基础的狭窄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利用外来种质及其改良系是解决我国目前种质资源狭窄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7个外引改良系与6个常用玉米自交系,组配42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设置6万株/公顷、7.5万株/公顷和9万株/公顷3种密度,进行配合力分析、杂种优势分析以及遗传参数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11个主要农艺性状GC
学位
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但我国对糯玉米研究起步较晚,就糯玉米育种而言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普通玉米相比对糯玉米种资资源的了解和利用还有很多不足。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为植物遗传育种提供了基于DNA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检测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和种质亲缘关系分析的有效工具。本试验通过SSR标记技术利用30对引物对30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分析和群体聚类。再根据类群划分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