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融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倍受关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金融资产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波动的应对。在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也就是资产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Mishkin(2000)等学者认为资产市场主要通过托宾q效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家庭的财富效应、家庭的流动性效应来影响实体经济。国外对托宾q效应的实证检验显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托宾q检验结果并不一致,而对家庭财富效应的检验则证明其的确存在。但是,国内对资产价格,尤其是股票资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则不够深入。在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波动的应对方面,国外的三个主要观点已较为成熟,但是在缺乏对金融资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时,并不能直接将这三种观点的某一种任意适用于中国。本文正是希望在国内外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手段结合中国国情来对中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实证研究,挖掘实证检验结果的深层次内涵,探讨其对货币政策选择的意义,并以此为依据为相关政策部门的政策决策提出相应有意义的建议。与之前的一些研究不同,本文主要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效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手段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讨论股价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采用分段检验进一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近年来发展对传导机制的影响。在投资方面,实证检验说明股票市场对投资的确存在正向影响,但相对于国外的情况来说比较微弱,其影响系数只有0.14,且显著性水平不高,分段检验显示从2006年1月以来,这种影响正在逐渐增强。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传导机制越来越明显,但相对于国外股票市场而言,中国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偏弱,这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影响了中国股市的托宾q效应的正常发挥:(1)中国股市的广度和深度有限;(2)政府干预过多,法制建设滞后;(3)股市噪声效应严重。在消费方面,本文主要从直接财富效应和间接财富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实证检验说明无论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是存在的,但都比较微弱,尤其是受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的影响,股市对消费的影响力在下降。本人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1)居民的股市投资不足,导致股市对居民消费影响力度不够;(2)股市投资者结构和收益结构不合理;(3)“挤出效应”弱化股市的财富效应;(4)股市噪声效应严重。货币政策是一套完整体系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应机制,传统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但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控来实现最终目标。而泰勒规则说明,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以实体经济偏离均衡水平的程度作为利率的标尺,然后通过微调利率使之回复到均衡水平,从而使实体经济回复均衡水平。而要将股票价格纳入到名义目标利率函数中去,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股票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第二,当根据以往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调整时,股票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能被熨平。而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有理由认为两个条件的第一个条件尚未满足,因此货币政策尚不需应对股价波动做出反应。然而并不能完全忽视股价过度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建议货币政策不需要直接对股价波动做出反应,但是需要关注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此外,鉴于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股票市场的传导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如何使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并发挥有效的传导机制也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建议必须加强构建中国股市的制度体系,减少股票市场的政策性波动,使股市发挥正常的传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有步骤地扩大股市规模,构建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