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西南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佤族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观察法、个案访谈法对该村的叫魂仪式的过程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呈现。同时,运用互动仪式和文化生产理论对仪式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意在揭示社会转型期乡村仪式的生产与再生产及其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的开展,给民族地区带去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流动加剧、族群交往扩大、文化异质性增强、国家权力介入。在如此背景之下,乡村的传统仪式与传统文化何为?乡村的仪式的再生产如何发生?依据本文的研究方向,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变迁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的影响,点出了乡村仪式的再造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第二部分对“仪式”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对中外学者有关“仪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则是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框架。第四部分首先对调查点的概况和传统仪式进行了介绍,然后文章的主体部分选取了“危机仪式”、“通过仪式”两个方面的案例,对乡村仪式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文化传承功能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乡村的传统文化在仪式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中得到了传承,仪式产生以后对族群的认同,族群社会整合,族群社会秩序的维持,族群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化的传承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再生产过程,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始终是同人的生存需要相联系的,文化的再生产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素互动,也就说它体现了社会人的社会境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国家权力的在场、仪式文化精英式微、乡村旅游开展、族群交往的扩大化、传承主体的“缺失”这些都对乡村仪式的开展带来了冲击。乡村仪式是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传统乡村文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多种因素充斥和影响着仪式的开展,本文借助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乡村仪式的开展,试图探查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仪式的“变与不变”,特别是其中的“变”。同时,文章认为,对于无文字民族的仪式文化传承,应该改变现存的传统传承方式,采取师徒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