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据初期,为镇压风起云涌的抗日活动,殖民者复活了封建的保甲制度。殖民当局利用保甲不仅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武装反抗,在后来的辅助行政方面也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大陆,1930年代初期,保甲制亦被国民党拿来充当“围剿”共产党的工具,后来还被赋予“自治”的功能,两岸的保甲在制度、性质以及施行效果等方面都有所差别。
本文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学的文献分析法,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日据时期保甲制的沿革、运作、施行效果等,最后分析两岸保甲制的区别。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说明问题的缘起及其选题意义,进行学术史回顾,介绍本文的史料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保甲制及日据前台湾保甲制的实施状况。首先叙述中国历史上的保甲制度并分析保甲制的本质和若干特点,然后回顾从明郑时期到1895年台湾被割让这一时期保甲制推行状况。
第二章,日据时期保甲制度之沿革。日据时期保甲的推行按其自身特点和所处时局背景不同分为三个时期,本文将厘清保甲制的发展脉络,并深入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发生变革之原因。
第三章,保甲的运作模式。介绍并分析保证保甲运行的几大要素:保甲经费、保甲规约、保甲机构以及保甲工作人员等,并分析保甲和警察、街庄役场的关系,揭示整个保甲的运作皆以警察为中心。
第四章,保甲的施行效果及人民的反制。首先叙述保甲在镇压抗日起义军、辅助街庄行政以及推行“皇民化运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台湾民报》中的相关报道,以揭露保甲“高效能”施行的背后乃是以残酷剥削和压榨保甲民的财力和民力为代价。
第五章,两岸保甲制度的比较研究。先简要介绍民国时期大陆保甲制的推行状况,然后比较两者在制度、性质等方面的区别,最后分析两者在施行效果上产生差异的背后原因。
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