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台湾保甲制度之研究——兼论两岸保甲制度的差异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据初期,为镇压风起云涌的抗日活动,殖民者复活了封建的保甲制度。殖民当局利用保甲不仅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武装反抗,在后来的辅助行政方面也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大陆,1930年代初期,保甲制亦被国民党拿来充当“围剿”共产党的工具,后来还被赋予“自治”的功能,两岸的保甲在制度、性质以及施行效果等方面都有所差别。 本文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学的文献分析法,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日据时期保甲制的沿革、运作、施行效果等,最后分析两岸保甲制的区别。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说明问题的缘起及其选题意义,进行学术史回顾,介绍本文的史料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保甲制及日据前台湾保甲制的实施状况。首先叙述中国历史上的保甲制度并分析保甲制的本质和若干特点,然后回顾从明郑时期到1895年台湾被割让这一时期保甲制推行状况。 第二章,日据时期保甲制度之沿革。日据时期保甲的推行按其自身特点和所处时局背景不同分为三个时期,本文将厘清保甲制的发展脉络,并深入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发生变革之原因。 第三章,保甲的运作模式。介绍并分析保证保甲运行的几大要素:保甲经费、保甲规约、保甲机构以及保甲工作人员等,并分析保甲和警察、街庄役场的关系,揭示整个保甲的运作皆以警察为中心。 第四章,保甲的施行效果及人民的反制。首先叙述保甲在镇压抗日起义军、辅助街庄行政以及推行“皇民化运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台湾民报》中的相关报道,以揭露保甲“高效能”施行的背后乃是以残酷剥削和压榨保甲民的财力和民力为代价。 第五章,两岸保甲制度的比较研究。先简要介绍民国时期大陆保甲制的推行状况,然后比较两者在制度、性质等方面的区别,最后分析两者在施行效果上产生差异的背后原因。 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省林业局人教、老干部党支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明显实效。学习动员阶段突出四项重点一是
冯询(1796—1871),字子良,广东捕属(今广东广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进士。然仕途坎坷,四十三岁时才召赴京师,授汀两永丰知县,开始了在江西任职的历程,后调
周秦之际乃天下一大变局,政制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士侯士卿之贵族世袭则变为中央任免的流官制,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基本终结
民国政府为兴办教育成立了公产会这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清理公有款产。清理对象中固然有原属于国家的公产,但更多的则是民间基层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族产、仓储、桥会等等,只因其
南燕,十六国之一,是鲜卑慕容部贵族在青、齐一带建立的地方政权。南燕国疆域不大,它北至黄河,南至今临沂,西南到今泰安,东临大海,只占今山东的部分区域(包括今威海市、烟台市
关于苏轼书法艺术,历代都有人予以赏析、评价,肯定和褒扬之声是主流,但也有否定和贬低的文字存在。可以说“称颂者百,诋诃者十”。同时,在实践中临习苏书者也代不乏人。从苏轼的同
清代抚边名将岳钟琪,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惟一官拜大将军的汉族骁将,军事上屡建奇功,叱咤风云,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此外,在政治、经济方
枝干的画法:山里红的枝干与其他木本树木的枝干没有太大区别,不必刻意去抓它的特征。但画山里红的枝干时,一定要注意主辅变化和穿插关系。叶子的画法:山里红的叶形酷似菊花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