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折射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陷入僵局,医疗改革成为关注民生的最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国加入WTO后,医疗服务市场正走向开放化和国际化,外资、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了中国新的医疗市场格局。现有公立医院领导方式不灵活、经营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存在资源配置不完全合理的现状。国家政府从2000年开始在医院引入竞争机制,把医院划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部于2004年开始把公立医院的改革的方向正式定位于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全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民营化运动正快速地在全国形成医院改制的热潮,中国医院想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管理形式和思维模式,同市场经济接轨。公立医院民营化的目的是减轻政府财务负担,转而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整体医疗水平。在这—进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是否能同时兼顾医院本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政府的应如何监管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证;产权制度改革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公立医院。本文就公立医院民营化的背景、意义、进程、模式等方面结合三家医院的改制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仅以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化作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是不可取的,应该明确划定改制的范围,合理采用改制方式并完善法律体系,不要回避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提出医院改制的思路是:只选择国营企业医院改制,政府监管至关重要;同时灵活选择融资渠道,必须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主要为人民大众医疗福利作保障;并鼓励和完善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的市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