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对土壤中氮素转化及双季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高产稳产对粮食安全十分关键。粮食产量的增加约有30%-50%归功于化学肥料的施用,其中又以化学氮肥的贡献最为显著。国际上公认的施氮量(N)上限为225 kg/ha,氮肥利用率达到46%~68%;而我国单季作物的氮肥施用量已超过250 kg/ha,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35%,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过量施用化学氮肥已成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有机肥料养分的循环利用不仅可替代部分化学氮肥,而且对建立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对土壤中氮素形态转化及其与氨挥发损失的关系,田间稻-稻轮作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尿素氮处理T1、20%有机肥氮+80%尿素氮T2、20%有机肥氮+64%尿素氮T3)水稻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的水稻土水溶性总氮、水溶性铵氮、KC1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含量明显或显著(P<0.05)低于尿素氮处理(T1),且水溶性总氮、水溶性铵氮、KCl提取态铵氮和交换态铵氮彼此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T2和T3处理的水稻土累积氨挥发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尿素氮处理(T1),减施氮肥处理(T3)的累积氨挥发量极显著(P<0.01)低于T2处理,说明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可以减少水稻土中氨挥发的损失;氨挥发速率峰值与土壤水溶性铵氮和交换态铵氮含量呈极显著(P<0.01)线性相关,江西水稻土和湖北水稻土的水溶性铵氮回归系数分别为0.0233和0.0133,交换态铵氮回归系数分别为0.0062和0.0003,交换态铵氮对氨挥发的效应明显小于水溶性铵氮,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氮素以交换态铵氮存在时可降低氨挥发速率,从培肥的角度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CEC和保肥性能。2.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尿素氮处理T1、20%有机肥氮+80%尿素氮T2、20%有机肥氮+64%尿素氮T3)旱地土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的旱地土壤水溶性总氮和水溶性硝氮含量显著(P<0.05)低于T1处理(除第2天取样外),且水溶性硝氮与水溶性总氮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水溶性铵氮、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T2和T3处理的旱地土壤累积氨挥发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尿素氮处理(T1),减施氮肥处理(T3)的累积氨挥发量极显著(P<0.01)低于T2处理,说明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可以减少旱地土壤中氨挥发的损失;氨挥发速率峰值与土壤水溶性铵氮和交换态铵氮含量呈极显著(P<0.01)线性相关,潮土和黑土的水溶性铵氮回归系数分别为0.0207和0.0045,交换态铵氮回归系数分别为0.0108和0.0017,旱地土壤交换态铵氮对氨挥发的效应也明显小于水溶性铵氮,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旱地土壤中氮素以交换态铵氮存在时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氨挥发速率,对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肥性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3.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磷钾处理PK、常规施肥处理FP(N)、单施有机肥处理M(20%N)、20%有机肥+80%化肥的高产高效施肥处理CM(N)、20%有机肥+64%化肥的氮高效施肥处理CM(-N))田间早稻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分蘖始期CM(N)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硝氮、水溶性铵氮、水溶性总氮、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CK、PK、M(20%N)处理;分蘖盛期FP(N)、CM(N)、CM(-N)处理的土壤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CK、PK、M(20%N)处理,FP(N)、CM(N)、CM(-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水溶性硝氮与水溶性总氮呈显著(P<0.05)正相关,碱解氮与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呈显著(P<0.05)正相关(除返青期外);早稻返青期和成熟期FP(N)、CM(N)、CM(-N)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PK、M(20%)处理,FP(N)、CM(N)、CM(-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早稻分蘖盛期CM(N)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PK处理,其他时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P(N)、CM(N)、CM(-N)处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CK、PK、M(20%)处理,FP(N)、CM(N)、CM(-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CM(N)、CM(-N)处理的早稻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5.08 kg/kg、18.65 kg/kg,均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CM(N)、CM(-N)处理的早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5.18%、38.96%,明显或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说明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等氮和减氮处理均可以保持早稻籽粒产量,提高早稻化肥氮的利用率。4.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磷钾处理PK、常规施肥处理FP(N)、单施有机肥处理M(20%N)、20%有机肥+80%化肥的高产高效施肥处理CM(N)、20%有机肥+64%化肥的氮高效施肥处理CM(-N))田间晚稻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分蘖期FP(N)、CM(N)、CM(-N)处理的水溶性硝氮、水溶性总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CK、PK处理,FP(N)、CM(N)、CM(-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分蘖盛期FP(N)处理的提取态铵氮和交换态铵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CM(N)、CM(-N)处理;土壤水溶性硝氮与水溶性总氮呈显著(P<0.05)正相关,碱解氮与水溶性硝氮、水溶性总氮、提取态铵氮、交换态铵氮呈显著(P<0.05)正相关(除返青期外);晚稻分蘖盛期FP(N)、CM(N)、CM(-N)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处理,FP(N)、CM(N)、CM(-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分蘖盛期和成熟期FP(N)、CM(N)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CK处理;成熟期FP(N)、CM(N)、CM(-N)处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P<0.05)高于CK、PK、M(20%N)处理,FP(N)处理显著(P<0.05)高于CM(-N)处理;CM(N)、CM(-N)处理的晚稻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6.53 kg/kg、18.82 kg/kg,均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CM(N)、CM(-N)处理的晚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8.07%、48.41%,均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说明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等氮处理可以保持晚稻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晚稻化肥氮的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5.田间整个轮作试验结果表明,FP(N)、CM(N)、CM(-N)处理的籽粒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著(P<0.05)高于CK、PK、M(20%N)处理,FP(N)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P<0.05)高于CM(N)和CM(-N)处理,FP(N)、CM(N)处理的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CM(-N)处理;CM(N)、CM(-N)处理的水稻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5.86 kg/kg.18.74 kg/kg,均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且CM(-N)处理显著(P<0.05)高于CM(N)处理;(CM(N)、CM(-N)处理的水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2.16%、44.07%,均显著(P<0.05)高于FP(N)处理,且CM(N)与CM(-N)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有机肥配施化学氮肥等氮和减氮处理能显著提高整个轮作的水稻化肥氮利用率,但不利于保持水稻的持续高产。
其他文献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183;吴谦《医宗金鉴》,由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组成,是痈疡剂中的代表方剂之一,临床多用于治疗疔毒、痈疡疮疖等。笔者用其治疗面瘫、烫
综述了近年中医对血管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风、热、痰邪致瘀为本病主要病机,提出祛邪为先是近年血管炎治疗的最重要治则.参考文献24篇.
2017年10月底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年会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在四年一届的评优活动中,经过专家审慎评选,我院学报继2013年后再次荣获“优秀学报”称号,我院学报主编陶政
我国清朝法在官吏的录用条件、日常监督考核程序以及对官员保持品味义务等方面均有详实的规定和具体要求。我国台湾地区保持公职人员品味义务的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为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步入了新纪元,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拓展所引致的产业转移及技术革新,为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2004到2014年度行业面板数
<正>当你还在惊叹手机支付带来的改变时,微信、支付宝却已经开始让支付脱离手机了!近日,微信、支付宝已同时宣布:启动高速"无感"支付。多年未变的高速收费,将迎来巨变!微信推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氮磷的变化动态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溶液中水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及磷的含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目的:研究槐白皮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植物血凝素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Φ吞噬功能测定、MΦ rc花环实验及EA花环实验.结果:槐白皮可使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明显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法,对世界男篮近几年世界大赛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整理,指出欧洲、阿根廷男篮进步的原因及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