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发展可持续性住宅对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社会财富,促进多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为克服我国住宅能耗大、寿命短、维修难和二次装修浪费等多方面的问题,全面提高住宅品质和综合价值,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自2006年开始引入SI (Skeleton and Infill)住宅体系。由于我国的SI住宅仍处于发展初期,投资开发单位、研发设计单位、施工装配单位、材料/部品/设备生产供应单位等多个利益主体之间协同程度低,严重制约着SI住宅体系的推广应用。为了厘清各利益主体参与SI住宅建设过程的影响因素,提高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本论文建立了SI住宅建设阶段多主体协同机制,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关系,以促进SI住宅体系的快速、规范发展。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系统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对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协同的系统构成要素及特征进行界定;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影响我国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协同的主要因素;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参与主体的实际需求角度,确定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协同的研究维度:组织协同维度、创新协同维度和利益协同维度,并论述各维度的涵义及相互耦合作用关系。(2)根据SI住宅的特点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总结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特点,从多主体协同组织模式、合作伙伴选择和协同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构建了SI住宅多主体组织协同机制:首先根据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协同的特点和建筑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组织模式;然后借鉴其他领域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成果,结合SI住宅的特点,确定SI住宅多主体协同合作伙伴的影响因素、选择原则和选择方法;最后根据SI住宅的实施特点,以及不同参与主体对协同平台的功能需求,设计SI住宅多主体协同平台的架构。(3)根据协同创新理论以及SI住宅的特点,结合参与主体对SI住宅建设过程的创新需求,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构建SI住宅建设过程的创新协同机制,分析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基于DSM理论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模型,明确任务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强度;采用基于图论的方法对SI住宅多主体协同创新过程优化,分析SI住宅建设过程协同创新的特点。(4)梳理SI住宅参与主体的利益体现形式,分析影响各参与主体利益协同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工程实践,详细列出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根据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利益协同特点,确定利益分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I住宅多主体利益协同模型,建立了基于任务价值系数和任务绩效系数的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利益分配指标体系,并给出利益分配系数的计算方法。(5)选取具体的SI住宅工程案例,并参考国外成熟的案例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方法,对案例项目的组织情况、管理模式和主体利益分配等进行了修正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对论文建立的SI住宅建设过程多主体组织协同机制、创新协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进行详细阐述。论文基于系统学理论,将协同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应用到多主体协同机制的分析和研究上,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多阶段、多参与主体、多目标和过程复杂的特征,基于行业实践发展需求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模型,对完善和丰富SI住宅的发展体系和产业链协同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目前SI住宅体系在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客观、真实地了解各主体对当前SI住宅体系的看法、顾虑和预期,准确把握影响各主体协同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并完善参与主体协同机制,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SI住宅体系的实践应用,为明确我国SI住宅发展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SI住宅的发展措施以及促进相关主体参与实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