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淋失规律及灌水施氮量推荐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不同施肥量和不同灌水量下土壤硝态氮动态规律和作物吸收氮素的研究。利用土钻采取田间原位土壤,进行处理、测定,研究各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动态变化规律,应用氮素质量平衡法定量估算硝态氮的淋失量与冬小麦种植季可能影响硝态氮淋失的因素和淋洗损失发生的主要时期。分析测定氮肥施用和灌水对作物产量构成因子、作物氮的吸收量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提出该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制度下最佳经济施肥灌水量。 经过近两年
其他文献
施用缓/控释肥料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国内外缓/控释肥料以包膜型控释肥料为主,成本较高,而且存在着重型轻质,重氮而轻磷、钾,忽视肥料养分释放与
土壤供氮状况是判断土壤氮素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氮素形态及其转化、铵的矿物固定和吸附是土壤氮素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
本文对马蔺生物学特性及耐盐适应性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章以马蔺为研究对象,以其生理生态学为基础,通过室内模拟,探讨了不同盐渍条件对马蔺的生长、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光
农业,支撑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优化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是实现农业生产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扩大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来实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摒弃粗放式的生产模式,科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集约发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