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淤泥质港湾悬沙输移规律是港口航道维护、海岸地形演变、近岸海洋工程影响等河口海岸泥沙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综合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小波分析法与数值模拟等三种方法对乐清湾悬沙输移特征、输沙机理以及含沙量的分布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互佐证,进一步完善了对乐清湾悬沙输移特性认识,有助于相关工程问题更好更合理的解决。本文根据乐清湾2006年夏季及2007年春季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将悬沙净输移通量分解成多个动力项并讨论不同区域悬沙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输沙动力项的输沙机理;运用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垂线平均流速、底层垂线平均含沙量、单宽瞬时悬沙输移率在时间序列及频域上的相互联系,深入研究了这三者的变化关系,并结合机制分解法探讨了主要动力输沙项的周期及对输沙过程的贡献程度;通过建立平面二维非耦合、不平衡悬沙数学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在实测测站周边提取多个特征站的流速与含沙量数据,通过分析其净输移趋势、含沙量与输沙率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探究悬沙输移特性,并与前面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相结合,探讨了区域含沙量时空分布特点。文章根据通量机制分析,认为潮泵输沙在湾内贡献均较大,在浅滩附近占明显优势,垂向净环流输沙在小潮期中、内湾作用显著,平流输沙在开阔水域及中湾深槽起主要作用。文章从余流分布、流速与含沙量的相位关系、垂向余流结构与悬沙浓度垂向梯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主要输沙项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欧拉余流输沙与潮动力强弱呈正相关;(2)潮汐捕集输沙与悬沙再悬浮、潮流不对称性及涨、落潮背景含沙量密切相关;(3)垂向净环流输沙与垂向拉格朗日余环流发育及悬沙浓度垂向梯度相关。小波分析表明:低频部分含沙量与流速关系、输沙率与含沙量及流速的关系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含沙量与输沙率分量主要变化周期均在6.0—8.0h之间;M2分潮致主要输沙项对输沙过程的作用不同:欧拉余流输沙的主要周期为12.4h,在深水区中低频变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斯托克斯余流输沙、潮泵输沙、垂向净环流输沙的低频分量周期均为12.4h,高频分量周期约为6.2h,其高频分量对浅水区输沙过程贡献占优,这与通量机制分解法的结果基本吻合。数值分析认为:外湾华岐浅滩、内湾大横床有进一步淤涨的态势;潮泵输沙是浅水区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深水区平流输沙取代潮泵输沙成为引起含沙量变化的主要输沙项,这与通量机制分析、小波分析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