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功能的多元化,它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愈发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手机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沉湎于手机的使用,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警惕的重要社会问题。不少研究表明,作为最易于“拥抱新科技”的青年群体的代表——大学生,手机已然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本研究以《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南京市和徐州市3所高校及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4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手机使用的总体状况和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借鉴在咨询领域中广泛采用的“创伤-依恋-成瘾”理论框架,研究其子集概念“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成人依恋-手机成瘾”,即从现实的手机成瘾问题出发,以依恋理论为核心,回溯个体儿童期经历的心理虐待与忽视,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成人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从关系视角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旨在揭示个体早年生活经历和成人依恋质量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对手机过度使用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总分及其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及其分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3.成人依恋方面,依恋回避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依恋焦虑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4.相关分析中,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依恋焦虑、依恋回避、手机成瘾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分维度中,除了身体或监督忽视与低效性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外,三个量表的其他分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5.回归分析中,(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2)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皆能单独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多元回归分析中,依恋焦虑对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除在预测逃避性分维度达到边缘显著外,其他情况不显著。(3)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分别可以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手机成瘾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也可以通过依恋焦虑或是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将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共同纳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依恋焦虑的中介效应显著,而依恋回避的中介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