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不论是单个校园还是大学城/大学 园区等,校园规划建设规模越来越巨大;并表现出边缘化、信息化、城市化等新特点,校园 规划和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许多校园规划中出现了运用生态学理论方法的 尝试,将环境伦理学、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方法运用在校园规划中是提 高校园环境质量,改善校园区域小气候的有效途径。 本文是在研究学习环境伦理学、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结合一定的校园规划实践进行的。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就是以景观 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效应、弱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为指导思想,结合大学校园传统规 理论,对大学校园景观进行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分析,通过对校园景观组分的干预与设计, 达到景观自然组分与人的行为需要的最大和谐,从而发挥大学校园景观的社会与自然效益, 满足校园作为教学科研的基本要求,并同时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提升。 本文分为九个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研究了当前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新特征,介绍了环 境伦理学、人居理论、城市生态学、生态城市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动态,阐 述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范围,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介绍了大学校园中景观分类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大学校园规划 理论与方法的几个原则,包括以人为本、自然优先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异质性原则、多样 性原则、协调原则、连续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等。 第三章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等规划实践和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泰山医学院、福建 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调查,研究了将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格局理论、安全的景观 格局理论和景观的必要格局理论运用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的可能性和途径。 第四章研究了景观生态效应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和方法,包括边缘效 应、面积效应、宽度效应、隔离与连通效应、文氏效应、尺度效应、延迟效应、10%面积效 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深度效应、围栏效应、峡谷效应、漏斗效应和渗透效应等。 第五章结合国内近期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实践,探讨了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的超种群原 理、景观多样性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景观变化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异质性原理、 景观的多重价值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的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研究了景观生态技术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的运用问题,包括大学校园水系统、 污水处理、大学校园湿地、景观采光和节能技术、大学校园的交通系统等方面。 第七章研究了在大学校园中利用生态旅游、设置大学校园生态公园、水景观、保护大学 校园历史建筑等方法来建设大学校园景观文化的途径。 第八章简要介绍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大学校园规划的程序,包括景观生态 基础资料调查、因子分析、总体布置和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景观结合地形、 结合气候的设计。 第九章对论文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向。论文的附录中 介绍了几种景观生态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大学校园规划、理论、方法、评价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的时期,也是一个新经济时期,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类型不断崛起的时期。会展建筑以其独有的经济功能,深刻地融入世界
本文以特大城市上海的城市次中心——徐家汇为研究切入对象,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大城市次中心发展的关联关系、此种城市次中心步行体系等两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逻辑推
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在导师的指导和城市保护与更新的研究方向下,笔者结合自身参
内部公共空间作为高层办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办公空间的组织、联系纽带,同时也是办公空间的存在环境,与办公空间的关系相当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关系.论文首先
建筑策划是研究项目在总体规划立项后,如何科学地制定建筑设计的依据问题。单纯依靠经验来确定设计内容及设计依据的传统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并且也不能解决日趋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吴哥古迹不仅是柬埔寨珍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实践是一门综合性的大课题,近年来受到各国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本文通过对国内历史街区实例的选择,对菊儿胡同、桐芳巷、新天地三个典型的工程实践进行深入比较,以一个开放的、通用的评价体系进行评测,旨在探讨上世纪末我国在历史街区保
建筑专业媒体是传播与积累建筑文化的重要手段。建筑文化的公共性决定了建筑专业媒体的存在。建筑文化的未来正走向规模的愈加扩大化,同时建筑媒体的受众也正面临着群体的广泛
学位
随着现代木结构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特色木建筑旅游地产的兴起,已有千年历史的井干式木建筑以其特殊的建筑形态、高度工业化的预制生产等优势开始被国人重视和应用,在度假区
21世纪伊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将印刷文献图书馆,改造为数字化图书馆,而且新建图书馆无一例外,必须符合数字化要求。由于图书馆的这种基础性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