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钒(VO2)在68℃附近具有显著且可逆的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这种相变可以使二氧化钒的光、电和磁学性能发生突变。二氧化钒的相变温度在钒氧化物中是最接近室温的,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掺杂的方法改变它的晶体结构,有效降低相变温度,使其相变温度更加接近室温,这就为VO2在智能材料和节能材料等新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以V2O5(99.9%)为原料,草酸(H2C2O4)为还原剂,尿素(CH4N2O)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相VO2粉体。以Gd(NO3)3、Zr(NO3)4和Nd(NO3)3为掺杂剂,研究Gd、Zr、Nd等元素对VO2(M)粉体结构及相变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粒度测定仪、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粉体的物相、形貌、粒度、相变温度以及红外透过率进行科学表征分析。(1)XRD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热处理,可以制得品相较好的VO2(M),掺杂后粉体的物相主要呈VO2(M)相,特征峰峰形尖锐,强度较高,与VO2标准PDF卡片对比符合度较高,说明VO2(M)结晶度较好。XPS分析结果表明,掺杂VO2(M)光电子谱图中均存在掺杂元素所对应的特征峰,与标准结合能对比后发现峰形峰位匹配度较高。掺杂元素Gd、Zr、Nd在二氧化钒样品中的存在状态分别为+3、+4和+3,这与XRD分析结果一致,表明Gd、Zr、Nd成功掺入到了VO2(M)晶格中。(2)SEM分析结果表明,掺杂后的二氧化钒形貌均发生了比较明显地变化,纯VO2(M)粉末粒子呈整齐分布的类球状形貌,粒径较大,而掺杂后的VO2(M)粒径减小50%以上,粒子呈圆球状并存在一定的颗粒团聚现象。EDS能谱显示,粉体中仅含有V、O和掺杂元素,未发现其他杂质元素,表明样品纯度较高。(3)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别掺杂2%、4%、6%Gd时,VO2(M)的相变温度可降低至65.9℃、64.6℃、60.3℃;当掺杂2%、4%、6%Zr时,VO2(M)的相变温度可降低至66.8℃、65.4℃、61.1℃;当掺杂9%Nd时,VO2(M)的相变温度可降低至63.5℃、58.8℃、55.6℃。由此可知:掺杂不同元素引起VO2的相变温度变化不同,其中Nd元素掺杂二氧化钒的相变温度变化最为显著。同时,在同一元素不同掺杂浓度下,其相变温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4)傅里叶红外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当温度接近VO2(M)粉体相变点时,粉体发生金属-绝缘相可逆相变,发生相变后粉体的红外透过率显著降低,其中掺杂Nd元素时变化最为明显,相变后的VO2(M)在700cm-1和3453cm-1下有明显的特征峰,红外光透过率最低可达4%,这将有利于二氧化钒更好地应用于智能、节能材料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