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环境污染形势日趋严峻,陆源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秦皇岛陆源污染物入海监测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连续、自动、快速的监测陆源污染物季节性特点、地域性分布和总量等数据。本研究主要在监测体系建成之前,通过对采样调研数据的分析研究总结对监测体系的监控时间重点、区域重点和指标重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监测体系建成初期,通过模拟试验对关键设备设施的环境条件、运行参数和适用范围进行最优化选择;在监测体系建成后,通过比对验证,以确保监测体系结果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研究水体质量估算污染物入海通量。在前期调研阶段,对为期一年的调查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和地域性特点。从季节上,丰水期污染物数值较低、枯水期数值较高,刚进入汛期激增的降水对河道和周边剧烈的冲刷造成了铅、六价铬等重金属污染物数值出现了高出五类水体标准数十倍的极值,后期随着河流流量的稳定污染物数值逐渐降低;从地域上,流经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石河、新河、人工河等河流总氮、总磷等富营养盐污染物数值较高,其他五条河流污染物数值较低。通过调研分析建议监控重点指标为总氮、总铅等;监控重点时段为季节更替、异常天气时;监控重点区域为石河、戴河等。在监测体系初步建成后,通过采用工作站检测设备直接进样检测预设样品等方式,对工作站设备所需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设备设施运行的运行负高压、灯电流、光谱通带等基础参数设置以及检测设备对特定检测参数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设备运行环境条件方面,经对样品采集设备、前处理设备设施、各检测设备运行环境条件要求综合研究,可以确定在温度20℃±5℃、相对湿度50%±20%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保证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检测设备运行参数方面,以总氮/硝氮监测仪为例,硝氮检测最佳波长选择221.5nm,背景波长选择275.5nm,光谱带宽选择1.0nm,响应时间选择0.05s时,所得检测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最佳;检测设备对特定检测参数的适用范围方面,以硝氮为例,最佳检测区间为0.1mg/l~10mg/l,极限检测范围为0.05mg/l~15mg/l。在监测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对重点监控的铅、铜、锌、六价铬等重金属参数、总氮、硝氮、氨氮、总磷、磷酸盐等富营养盐参数,氟离子、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TOC、COD等有机物综合指标的应用进行了采样比对研究。通过比对研究可以确定溶解氧、硫化物、流量、亚硝氮、氟离子五个监控参数的准确度总体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水温、pH、盐度、浊度、COD、TOC、总氮、硝氮、总磷、氨氮、磷酸盐准确度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总铅、铜离子、锌离子、六价铬、二价铁准确度总体合格率较低,而且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数据统计获得校正因子的方式对监控数据进行校正,例如总铅八个工作站设备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48、1.46、1.69、1.81、1.41、1.44、1.57、1.33,通过校正因子修正后重金属参数的准确度总体合格率都达到了95%以上。在监测体系正式投入使用后,首先对监控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对监控目标水体质量进行了评价,除了新河、新开河的个别月份水体质量达到了三类水的标准,其他河流大多数时间均处于五类、劣五类范围,导致水体质量评价低劣的主要因素是总磷、总氮等富营养盐类指标污染程度较高,富营养盐污染容易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产生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部门应予以重视;同时通过监控数据对秦皇岛域内河流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2018年3月至12月污染物入海通量为七千余吨,新河受潮汐影响较大入海通量超过了两千吨,大浦河最少为两百余吨;其中八月、九月、十月三个月份的入海通量较大,占到了总统计量的40%,其余月份相对较少。在监测体系建设前期的持续改进、设备设施运行条件的优化、监测体系结果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监测体系的应用等环节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保了秦皇岛陆源污染物入海监测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