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发生巨变,传播速度增快,覆盖面积增大,网络空间更加自由开放,信源更加分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源头,这都为网络谣言的滋生以及扩散传播提供了更为快速和便捷的技术条件。传播介质的变化以及社会、技术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使得谣言更为常态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集散地,谣言被人们通过转发的方式广泛传播,这些谣言利用网民泛滥的从善心理或是愤怒的情绪、求证意识缺乏的特征、网络关系多元交织而大肆扩散。伴随谣言而来的是极强的传染力和破坏力,对自媒体生态、社会舆论环境、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个人是非价值判断都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如何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去粉碎、消除谣言来带的负面影响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以来,微信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最主要阵地,微信平台的辟谣机制逐渐成熟,如果说2015年是微信辟谣的探索阶段,那么2016年则是微信辟谣的成熟阶段。2016年成为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传播形态以及辟谣机制发生巨大转变的一个全新的节点,正因如此,本文以2016年以来的于多个平台交互传播的热点网络谣言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从而探索全新阶段中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从传播环节入手,寻求更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谣言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整合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谣言以及网络谣言的文献资料,讨论谣言和网络谣言的定义、分类、特征、传播模式、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等内容。并对谣言的概念作出界定:谣言是被广泛传播的却没有事实依据的公众感兴趣的问题或事物的阐释。同时对网络谣言的概念也作出界定:以网络作为传播介质的被广泛传播的却没有事实依据的公众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的阐释。本文构建了网络谣言的基本信息、传播情况和应对情况的三级指标体系,并对2016年以来的100条热门网络谣言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首先对网络谣言的内容、处理结果和正负面高频词进行词频分析和语义分析;第二是对网络谣言的类型、首发渠道、涉及地区和讨论热度最高的地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是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各阶段、持续时长和影响力做均值比较;第四是通过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等对网络谣言的各项指标进行双变量分析,以此来检验前文中所做出的假设;最后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印证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网络谣言的类型与其持续时间、影响力指数有相关性;有没有传统媒体参与报道与网络谣言的影响力指数存在相关性;有无大v参与讨论与网络谣言的形成期、影响力指数有相关性;网络谣言有无微博话题与主要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有相关性,其微博话题阅读量与主要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成正相关;网络谣言的影响力指数大小受到是否有微博话题的影响,并且其微博话题阅读量和其影响力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本文还根据谣言的消解公式,从信息透明度、公众判断力、网络谣言发生和传播中的干预三个方面对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解决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满意度,并增强政府公信力,发挥传统媒体在辟谣中的优势作用,与新媒体共同应对谣言。同时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还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力,增强公民理性沟通的能力。还要完善立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善用舆论领袖引导和治理网络谣言。最后,应当大力发展应对谣言的科学技术,形成长期防范谣言、及时发现谣言、有效控制谣言传播的谣言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