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碳水化合物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功能,并比较了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和代谢差异的机制。采用我国普遍养殖的两种经济鱼类,杂食性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和肉食性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作为实验对象。本研究由三个8周生长实验组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首先,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淀粉和纤维素作为碳水化合物源,在异育银鲫和长吻鮠饲料中分别按20%和6%的比例使用,以确定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源;然后以玉米淀粉等能替代饲料鱼油,各设置5个碳水化合物/脂肪(CHO:L)比例,长吻鮠饲料中的CHO:L为0.75、1.48、1.98、2.99和5.07,异育银鲫饲料中的CHO:L比例为0.79、1.33、2.32、3.70和7.51,以确定饲料中适宜的CHO:L 比例。最后,选用我国常见的三种谷物饲料——玉米、糙米和糯米,以及抗性淀粉产品作为淀粉源,测定其中的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成分,并分别按25.0%和18.0%总淀粉含量在异育银鲫和长吻鮠饲料中使用,以确定淀粉成分对两种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实验中测定了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血液生化指标、鱼体生化成分、肝体指数、糖原和脂肪含量、葡萄糖异生作用及脂肪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实验中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 异育银鲫摄食淀粉和纤维素时表现出较高的特定生长率(SGR) 和饲料效率(FE)(P<0.05) ;而长吻鮠摄食糊精和蔗糖时表现出较高的SGR 和FE (P<0.05)。2) 异育银鲫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d) 和能量表观消化率(ADCe)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淀粉组的ADCd要高于其他组(P<0.05)。长吻鮠的ADCd和ADCe值也随饲料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增大而下降(P<0.05),但是葡萄糖组的ADCd和ADCe低于纤维素组(P<0.05)。碳水化合物来源对两种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DCp)均没有显著影响。3) 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