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硫系易切削钢普遍存在切削性能不稳定、连铸工艺顺行困难等难题,这与钢中夹杂物的形态控制直接相关。为实现硫系易切削钢中夹杂物的有效控制,论文尝试采用稀土处理硫系易切削钢,通过高温模拟实验,结合热力学分析,考察了不同脱氧工艺条件下稀土处理对硫系易切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演变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对于硫系易切削钢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工艺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Ce加入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硫系易切削钢普遍存在切削性能不稳定、连铸工艺顺行困难等难题,这与钢中夹杂物的形态控制直接相关。为实现硫系易切削钢中夹杂物的有效控制,论文尝试采用稀土处理硫系易切削钢,通过高温模拟实验,结合热力学分析,考察了不同脱氧工艺条件下稀土处理对硫系易切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演变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对于硫系易切削钢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工艺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Ce加入铝脱氧含硫易切削钢液中,均存在Ce变质Al2O3夹杂的过程,Al2O3夹杂逐步转变为Ce-Al-O系夹杂物。随着Ce加入量的增大,Ce-Al-O系夹杂物的Ce/Al值有所增大。Ce的局部富集会导致Ce-S系不稳定夹杂物相的形成,随着Ce的扩散均匀化,Ce-S系夹杂物会溶解消失。当Ce加入量为0.05%时,Ce-S系夹杂物会逐渐转变为Ce202S。当Ce加入量为0.01%时,钢液中的稳定夹杂物相为Ce-Al-O系;当Ce加入量为0.05%时,钢液中的稳定夹杂物相为Ce202S和Ce-Al-O系。在本实验条件下,Ce加入硅锰脱氧含硫易切削钢液中,均存在Ce变质Si-Mn-Al-O系夹杂物的过程,Si-Mn-Al-O系夹杂物逐步转变为Ce-Si-Al-O系夹杂物。当Ce加入量为0.1%时,Si-Mn-Al-O系夹杂物则转变为Ce2O2S夹杂物。Ce的局部富集会导致Ce-S系、Ce2O2S等不稳定夹杂物相的形成,随着Ce的扩散均匀化,不稳定的夹杂物相会溶解消失或转变为稳定相。当Ce加入量为0.01%时,钢液中的稳定夹杂物相为Ce-Si-Al-O系;当Ce加入量为0.05%时,钢液中的稳定夹杂物相为Ce2O2S和Ce-Si-Al-O系;当Ce加入量为0.10%时,钢液中的稳定夹杂物相为Ce-S系和Ce2O2S。研究表明,含硫易切削钢液中的Ce-Al-O系、Ce-S系和Ce2O2S夹杂物可以为凝固过程中MnS的析出提供形核核心,有利于MnS夹杂物的形态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虽然数据规模很大,但是数据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存在许多脏乱的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此同时,机器学习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凸显重要性,好的训练结果不仅与训练模型相关,更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因此数据清洗是任何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遍历数据集中的每个变量,查找数据集中的潜在错误,但这个过程本身可能非常耗时、代价高昂且容易出错。本文设计的面向数据清
平台型企业不直接参与服务提供过程,其作为“中介”连接着双边用户,一边是服务提供者,一边是服务消费者,通过促成双方交易或交互获利,这种平台经济日益受到市场和学者关注。基于这一背景,针对平台企业服务质量事故频发的问题,本文以垄断型平台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平台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服务质量控制问题,考虑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事故发生风险。本文研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了服务质量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
本文以宝钢2030mm轧机机组为研究对象,围绕冷连轧机生产过程中出现板形、小凹坑辊印、乳化液斑迹等缺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宝钢2030mm轧机板形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和模型优化,对小凹坑辊印以及乳化液斑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工艺改进,为后续宝钢2030mm轧机实物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为其它同类机组提供借鉴,取得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轧机现有DSR辊模型进行了分析,制定
惯性导航已经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高精度实时测量载体三个方向的转速对提升惯性导航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原子干涉陀螺仪作为一种高精度惯性传感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其在惯性导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冷原子物质波的二维相干分束器和基于该方法的原子干涉惯性测量开展工作,先后实现了原子波包的二维相干分束和双轴原子干涉仪。(1)求解了原子与两束正交传播的Raman激光束相互作用的薛定谔方程,得到了二维和
图像作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有众多不可替代的应用场景。高清的图像能带来更好的观感,同时还能携带更多的信息。图像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SR)重建技术是指从低分辨率(low-resolution,LR)图像重建出对应的高分辨率(high-resolution,HR)图像的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天文观测、视频监控等诸多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