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海盆地维京地堑中侏罗统布伦特群砂岩是北海盆地最重要的沉积储层。本文综合岩心-测井资料,依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构造背景、古地理格局、现代沉积对比分析,对北海盆地布伦特群砂体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刻画了潮汐砂体沉积特征、展布规模和成因机制。研究区目的层段发育了5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2A、SQ2B、SQ2C、SQ3及SQ4,在该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包括浪控三角洲、浪控滨岸、风暴-潮汐双控滨岸和潮控河口湾等。布伦特群沉积体系演化特征表明其经历了多期基准面上升-下降过程,Rannoch组沉积早期布伦特群为浪控三角洲或者浪控滨岸沉积体系,Rannoch组沉积末期,岸线开始变形,在局部区域形成了风暴-潮汐双控滨岸;Etive-Ness组下段沉积时期,布伦特群发生小规模海侵,浪控三角洲规模缩小、岸线变形加大,并形成了区域性潮控河口湾;Ness组中-上段沉积时期,三角洲形态开始恢复并向北推进;Tarbert组沉积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三角洲被淹没。本文重点刻画了“风暴-潮汐双控滨岸”和“潮控河口湾”沉积体系:(1)区分出不同类型“风暴-潮汐对偶层”,该对偶层的出现反映了区域性频繁风暴作用、较大河流供给、较强潮汐能量和区域性沉降速率大的特点;(2)识别出三种类型的巨厚砂坝:潮汐主控-河流影响型(Tf型)、潮汐主控-波浪影响型(Tw型)及潮汐主控型(T型),其沉积特征和规模与加拿大芬迪湾科贝奎湾潮汐砂坝具类比性,均为进积型和退积型复合叠加样式,表明基准面频繁升降。建立了区域性潮汐作用砂体演化理论模型,潮汐砂体形成受区域古地理环境和构造活动控制。构造活动导致岸线不规则变形、局部地区潮汐作用加强及频繁基准面升降,进一步造成退积型和进积型潮汐砂坝复合体形成,构造沉降为该巨厚砂体沉积提供了可容纳空间。分析了区域内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有效生储盖组合类型,SQ2A-RST沉积早期形成了有效的生油层,SQ2A-RST沉积晚期及SQ2B沉积时期发育了有效储集层,SQ2C、SQ3、SQ4沉积时期为主要盖层形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