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与之相互协调,地区之间差异也不断扩大,总体表现在经济、城乡、社会、环境、协调能力方面。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并且将其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仅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协调,即各区域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存在着区域自身发展的不协调,即未做到经济、城乡、环境、社会等方面全面的协调。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我国继续深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2009年开始出台一系列的区域规划以细化区域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新的区域规划促进了新的增长极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极化效应,消除负面效应需要政府的引导,从而促进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产生。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些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区域协调理论为指导,提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用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评价两种方法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省市区层面、五大版块层面以及全国层面综合说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分为五个部分:一、绪论,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二、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单指标评价,主要从单一指标层面反映我国区域协调状况。三、基于组合评价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详细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以及现有指标体系设计的不足之处。四、基于组合评价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协调能力五个方面,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进行论述。五、结论与建议,在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