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对亮氨酸最适需求量及亮氨酸与异亮氨酸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及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包膜亮氨酸(Leu),研究其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究仿刺参幼参对饲料中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其后,在仿刺参幼参对Leu和异亮氨酸(Ile)最适需求量已知的条件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3个水平的包膜Leu和3个水平的包膜Ile,探究饲料中Leu和Ile交互作用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为研究仿刺参配合饲料中氨基酸的合理配比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Leu,配成Leu实际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g的仿刺参幼参60 d,探究仿刺参幼参对Leu的最适需求量。结果显示:(1)随饲料Leu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100.84%,随Leu含量进一步提高,WGR和SGR显著降低;(2)随饲料Leu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Leu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3)随饲料Leu含量的提高到,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3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2、D3和D4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4)随饲料Leu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超过1.98%后,AST活性趋于平稳,而ALT活性和T-AOC显著降低,D3组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3组T-AOC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随饲料Leu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当饲料Leu含量超过2.22%后,MDA含量显著升高,D3和D4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以WGR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y=-15.843x2+66.802x+28.633)得出,体质量为16.40 g的仿刺参幼参对饲料中Leu的最适需求量为2.11%(10.37%饲料粗蛋白)。为探究饲料中Ile和Leu交互作用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80%、1.60%的包膜Ile,在各Ile添加水平中再分别添加0、1.60%、3.20%的包膜Leu,配成3个Ile水平与3个Leu水平交互的9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低(low,L)、中(middle,M)、高(high,H)Ile水平与低、中、高Leu水平交互分组分别命名为LI-LL(0.52%Ile,1.29%Leu)、LI-ML(0.59%,1.98%)、LI-HL(0.56%,2.58%)、MI-LL(0.91%,1.33%)、MI-ML(0.97%,1.95%,对照组)、MI-HL(0.93%,2.68%)、HI-LL(1.30%,1.39%)、HI-ML(1.32%,1.99%)和HI-HL(1.31%,2.72%),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饲料中Ile和Leu对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其中Ile显著影响了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Leu极显著影响了仿刺参的WGR和SGR,HI-LL和MI-LL组WGR和SGR显著高于其他组;(2)饲料中Ile和Leu显著影响了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并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HI-LL和LI-ML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Ile和Leu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了仿刺参体壁苯丙氨酸含量;(3)饲料中Ile和Leu对仿刺参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HI-LL组淀粉酶活性有最大值,LI-ML组、MI-HL组和HI-LL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高Ile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中Ile组;(4)饲料中Ile和Leu对仿刺参肠道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AST和ALT活性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对照组ACP活性显著低于除HI-HL组外的其他组,AKP活性显著低于除LI-HL、HI-HL组外的其他组;AST和ALT活性均在HI-LL组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5)饲料中Ile和Leu对仿刺参肠道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HI-LL组T-AOC、SOD和CAT活性有最小值,HI-LL组MDA含量有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组。本实验条件下,综合生长性能、体壁营养组成和消化酶活性来看,投喂高Ile与低Leu(HI-LL组)水平饲料的仿刺参幼参表现最佳。但此时仿刺参幼参抗氧化能力表现较差。为使仿刺参幼参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建议仿刺参幼参饲料中Ile和Leu的含量分别为0.91%和1.33%(中Ile、低Leu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DNA条形码和eDNA技术的快速发展,两项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是针对不同的领域或者研究方向,在原理基础相同的条件下,技术路线、方法流程、数据分析等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分。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开展了对市售三文鱼商品种类组成研究和鲽形目鱼类DNA分类学研究;随后对eDNA技术的优化及其在人工饲养环境中鱼类多样性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两项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讨论,分析其
凤鲚(Coilia mystus),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主要栖息于沿岸浅海区或近海,曾是长江口著名的“五大渔汛”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为影响和环境变化等的共同影响,凤鲚资源量明显减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由于应激性强,凤鲚的人工繁殖也尚未成功。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凤鲚资源,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凤鲚仔稚鱼的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
维氏气单胞菌是花鲈养殖中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发细菌性败血症,主要表现为腹腔充血、出血,脾脏和肾脏等器官发生病变,给花鲈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鱼用疫苗和中草药物是防控水产细菌性病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花鲈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进行探究,并通过制备单价/二价灭活维氏气单胞菌疫苗与中草药水提物,分析鱼用疫苗与中草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旨为维氏气单胞菌防控提供理论支持。(1)本研究对所分离的维氏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酸化现象,且随着海水中CO2分压的不断增大,海水中的相对溶氧量(DO)逐渐降低,海洋酸化将同时导致海洋生物受到酸碱度失衡和低溶氧胁迫的双重压力,进而引起海洋生物生长和免疫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减缓、甚至可能会因更容易被捕食而导致大规模死亡,最终给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开展酸化-低氧胁迫对海洋生物的生物响应,进而预测全球变化对海洋生物的潜在综合影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金钱鱼属(Scatophagus),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部、南海和北部湾地区。金钱鱼既是食用鱼又是观赏鱼,经济价值很高,是我国南方沿海池塘和网箱养殖的重要种类。金钱鱼盐度适应范围广,具有很好的推广养殖前景。但盐度改变会对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抗氧化系统是抵御
鱼类的营养价值和组成成分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鱼类自身因素(品种、性别、生活阶段、部位、健康状态和繁育状态等),以及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和盐度等)和饵料等外源因素[1-4]。因此,本实验以灰海马为研究对象,探究内源因素(生活阶段和健康状况)及外源因素(温度和饵料)对灰海马营养和功能性组分的影响。海马为名贵药材,探明不同阶段的营养即活性成分含量对养殖海马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1、
食物联系是海洋鱼类之间最主要的关系,鱼类食性及营养级研究是渔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与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也是南海区灯光围网和拖网的重要渔获对象。本研究选取带鱼与蓝圆鲹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鱼类在现有环境下的食性与营养位置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带鱼δ15N值范围10.14~15.00,平均11.77;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网箱养殖、资源增殖和休闲垂钓的理想鱼种。近年来,随着许氏平鲉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受病害防控技术的限制,养殖病害时有发生,病害种类越来越多,其中以细菌性疾病最为常见。弧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细菌,由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引起的弧菌病已被认为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
鲤(Cyprinus carpio)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泛的淡水鱼之一,其中大部分鲤的养殖分布在中国,年产量约为300万吨。我国有丰富的鲤科种群,如黄河鲤、松浦镜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瓯江彩鲤等,其中黄河鲤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占有重要地位。鱼类肌肉富含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是其营养和鲜美味道的主要来源。然而,影响黄河鲤肌肉氨基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首
真蛸(Octopus vulgaris)为世界广布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真蛸具有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口感适宜,且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特点,为中国重要经济头足类。本研究选用4种真蛸常用的天然饵料: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组)、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蟹组)、四角蛤蜊(Mactra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