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惯常范畴出发研究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惯常是通过句子来表达的概念范畴,指一个瞬间动作或状态由于反复发生或被反复观察到,而成为代表整个时间范围的特征;时间副词“一直”“一向”、“常常”“往往”、“总”“老”等是其在汉语中的重要表现手段。惯常范畴属于未完整体,同时与过去时和认识情态有关,具有条件性、均质性、片段性、现实/非现实二重性等语义特征,并由此带来一系列句法表现和语用倾向。我们通过对体貌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义学的相关研究的总结,结合功能语言学和主观化理论,在对汉语惯常副词总体勾勒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个案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副词“一直”表示时间过程中情状的持续;“一向”表示时间范围内情状有惯常意义;二者共同构成了未完整体的语义空间。形式上“一直”可与“着、在、下去”搭配,而“一向”多和状态谓语搭配;“一直”可以搭配表示时间端点的词语,“一向”一般不能这样搭配。功能上“一向”所在小句意义往往与后一小句相反,且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一直”没有这样的用法。这些句法、语用上的区别支持我们对其时体意义的分析。历时上,二者的时间意义都是早期的空间意义在隐喻机制作用下,通过类推逐渐扩大动词类型而获得的,“一向”还通过语用推理吸收了语境中的过去时意义。副词“总”具有等级让步含义,通过选择一个语义焦点而与预设集合中的语用量级相联系,对集合的全量进行部分的肯定;表示在量级的较弱项被否定的情况下,其较强项仍是最应该或最有可能成立的。该含义是在数量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语用推理得到的会话含义。“总”的这种意义是从范围副词“总”表示的“总括”意义发展而来的。这种用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并常用在交互主观性语境中,具有一定的语篇衔接功能。惯常副词“总”“老”的意义涉及整体时间范围、具体时间场景和谓词内部情状的配合关系问题;有延续性和重复性的双重特点。“活动”、“一次性”情状的动词和表达暂时状态的阶段层面谓词较多地用于惯常句,而表示恒定状态的个体层面谓词则很难用于惯常句。未完整体标记“着”“在”与惯常句是自然的组合。“总”“老”的区别在于具体时间场景在整个时间范围内的重复方式的不同,“总”为次第扫描方式,“老”为总括扫描方式。“总”“老”在共时场景识别上的区别是由二者原始意义及语义衍生过程的不同造成的。“总”“老”在功能上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主观性型式,“总”表达对命题真实性的强调,有认识情态意义,体现在与第一人称代词、认知动词和议论文体的配合上;“老”表达了对命题消极的情绪,有情感态度意义,体现在与第二人称代词、否定词、近指代词以及对话语体的配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