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在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TTH)患者,20名偏头痛患者,及30名正常志愿者应用EMG进行ES实验,受检者最大力量咬颌时,用强度梯次为5mA,逐渐加大的电刺激眶下神经,在EMG上出现咀嚼肌较早的ES1和较晚的ES2两个活动抑制期。观察记录双侧颞肌、咬肌ES1和ES2的出现频率和抑制程度,检测ES1和ES2的潜伏期和时限,并分析它们与电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各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ES1的出现频率,抑制程度,潜伏期,时限在每名受检者中是稳定的,与刺激强度变化无关。各组ES1的均数值潜伏期在12.6~13.3ms,时限在13.5-16.1ms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TTH组ES2出现频率较对照组和偏头痛组低(P<0.05)。3.各组ES2的抑制程度随刺激强度增强有增加趋势,在20-40mA的刺激强度水平相对稳定。偏头痛组中70%(14/20)患者存在一些特征性的较高程度抑制的波形。4.受检者咬肌与颞肌比较,ES2潜伏期缩短,时限延长(P<0.05);受检者左侧咀嚼肌的潜伏期和时限与右侧比较无差异(P>0.05)。5.颞肌、咬肌ES2潜伏期均数分别为TTH组61.3ms、56.3ms,偏头痛组54.1ms、49.8ms,对照组52.8ms、49.0ms;时限均数分别为TTH组25.8ms、26.5ms,偏头痛组27.9ms、31.3ms,对照组30.4ms、33.2ms;TTH组ES2与对照组和偏头痛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P<0.05);偏头痛组ES2与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和时限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TH患者ES2的降低或消失,提示其中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偏头痛患者ES2具有特征性的较高程度抑制的波形,提示其中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增强。三叉神经咀嚼肌ES对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中枢性疼痛调节机能异常提供了证据,同时在了解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电生理方面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