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证明儿童口腔致龋菌的数量与龋病活性密切相关,因而定量研究儿童口腔的致龋菌对于儿童龋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规的细菌检测手段如细菌的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生化特性检验等,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同时由于对致龋菌的选择性不强,因而特异性、灵敏性都有很大的局限。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已经用于致龋菌的检测,给龋病研究带来了便利,但普通PCR无法满足定量检测的需要。本研究针对儿童口腔内主要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s.mutans)和远缘链球菌(s.sobrinus),采用目前先进的荧光标记、动态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分子水平上的快速、准确检测两种致龋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并在该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儿童龋病的预测模型。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实验1根据已发表的s.mutans 16S rRNA基因、s.sobrinus葡聚糖酶基因(dexA)的序列自行设计了PCR引物:P1:5’-GGT CAG GAA AGT CTG GAGTAA AAG GCT A-3’;P2:5’-GCG TTA GCT CCG GCA CTA AGCC-3’(771-750);P3:5’-CAA GAC TGG AAC ACT TGG A-3’;P4:5’-GGT TGTAGT AGC GTT GGA-3’。采用PCR方法对12种变形链球菌群中包含a~h 8种血清型的标准菌及23种常见的口腔菌种进行PCR扩增、电泳鉴定、回收、测序。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引物P1、P2、P3、P4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变形链球菌群标准菌和23种口腔常见菌之间无同源性;PCR产物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完全一致,具有很好的特异性;PCR最少能检测出10~2个细菌,优于DNA探针方法的10~5个细菌,有较好的敏感性,是理想的基因检测引物;通过比较3种模板制备方法,认为直接煮沸法完全可以满足PCR检测的要求,且较其它方法价格低廉、省时、省力,便于临床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二在定性 PCR检测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两条 TqMan标记的寡昔酸 探针 Probel、ProbeZ(序列分别源于 s.mUtanS 16s iNA基因、s.sob… dexA 基因X 对己知数量的 s.mUtans、s.sobnnus标准菌和 3 5例儿童唾液样本核酸 模板进行PCR扩增,并与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对照检测。结果证明:不同浓 度的标准模板在反应过程中循环阈值(*有极高的相关性(>O.99)上不需P*R 后处理,有效的避免了假阳性;通过与传统培养方法的对照检测,其检出率 优于传统方法,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4.62%,正确率达97刁3%,可满足临 床诊断需要。 实验 3在 FQ PCR方法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对 203名 36岁儿童进行龋 病调查,同时采用 FQ pCR方法检测其口腔唾液 S.mtus、S.SObfllluS数量。6 个月后回访检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儿童龋病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儿童 龋病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3巧岁儿童患龋率和 s.mUtans石.sobrinus 检出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龋病组和龋活跃组唾液S.ffilll8llS、S.SObdids 检出率。数量明显高于健康组和龋不活跃组;本实验选择相关性最好的3个 指标(唾液s.mUtanS、s.sobrinus计数对数值、龋失补牙面数)建立的儿童龋 病LOgistiC回归模型的特异性为92.78%,灵敏性为81.52%,总体正确率达 89.24%,显示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 应方法可以快速灵敏的检测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此法优于传统的培养鉴 定方法,可以结合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计数及当前龋失补牙面 数对乳牙龋病活性进行准确的预测、评估,为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方法提供了 可靠的监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