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为指标成分,定性地评价术后心电图、心肌梗死率、心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等固定效应对沙棘膏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考察沙棘膏在正常及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并建立适宜药动学模型,探讨沙棘膏治疗相关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与其在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动力学的差异性。方法1.参考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沙棘膏质量进行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水煎膏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含量。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大鼠血浆样品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测定方法。3.施行改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监测各组大鼠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率、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等生化指标的改变。大鼠单次灌胃给予沙棘膏混悬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血药浓度以获取在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统计学与动力学数据。4.采用DAS 2.0软件计算各指标成分药动学参数,考察其在正常及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定性评价心肌缺血状态对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1.沙棘膏中槲皮素(C15H10O7)、山奈素(C16H12O6)、异鼠李素(C16H12O7)含量分别为0.3052%、0.04681%、0.3633%;按干燥品计算,沙棘膏含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分别为0.3831%、0.05873%、0.4560%,符合质量要求。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样本中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各成分专属性强,分离度良好,检测灵敏度高,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稳定、回收率较高,符合生物样本测试要求。3.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术后可见结扎线以下左室前壁及心尖部心肌组织颜色变化明显、心肌运动减弱或消失;心电图△ST值、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浓度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有不同程度水肿,局部有坏死,肌纤维部分断裂;心肌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4.同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各指标成分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均表现为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素;心肌缺血模型组未能检测到山奈素;槲皮素、异鼠李素在心肌缺血模型组中达峰时间(Tmax)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动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达峰浓度(C-max)均明显小于假手术组动物;三种指标成分在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中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平均滞留时间(MRT0-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2.沙棘膏经口服给药后,槲皮素体内吸收较迅速,各有效成分快速分布,血药浓度迅速降低至较低浓度后呈缓慢消除。整体而言,槲皮素、山奈素体内吸收后均有可能代谢为异鼠李素,大鼠体内槲皮素和山奈素消除较快而异鼠李素消除缓慢。心肌缺血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浆消除半衰期基本一致,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恒比消除。在设定给药剂量下,心肌缺血病理状态会明显抑制沙棘膏有效组分在机体内的吸收速度与程度,而对其消除影响较小3.心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可能是造成沙棘膏在相关慢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状态下体内药动学行为差异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