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苔藓植物是陆地上出现最早的植物,在分类学上界于藻类和蕨类之间,包括苔纲、藓纲和角苔纲三大类群。从苔类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数量和结构新颖程度上都远大于其他两类苔藓植物,这可能与苔类植物中特殊的细胞器油体有关。苔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萜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它们有着诸如细胞毒活性,抗真菌活性,化感作用,昆虫拒食,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本文第二章介绍关于密叶三瓣苔的提取分离与抗真菌活性相关内容。我们从采自吉林长白山的密叶三瓣苔中分离得到了 19个化合物,其中有5个是新化合物。我们通过Alamar blue染色实验筛选了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其中有5个桉烷型倍半萜对外排泵缺失的DSY654菌株表现出活性,而对白色念珠菌野生型菌株SC5314无效。我们选用活性最好的8号化合物映-异土木香内酯(以下称ent-iLL)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能够抑制DSY654细胞酵母态向菌丝态的转换。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体内药物含量,发现当外排泵缺失或被外排泵抑制剂riccardin D抑制时,ent-iLL得以在白色念珠菌菌体内累积。该实验表明ent-iLL的活性会被外排泵Cdrs抑制。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气质联用实验表明,ent-iLL可能抑制DSY654的Erg11和Erg6基因位点的活性进而导致甾醇组成的改变:麦角甾醇的含量降低,酵母甾醇和羊毛甾醇的含量增加。我们的实验表明,桉烷型倍半萜烯,作为Cdrs的一种底物,当与Cdrs抑制剂联合应用时能够干扰白色念珠菌甾醇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本文第三章介绍关于指叶苔的提取分离与抗炎活性相关内容。我们从指叶苔中分离得到了5个新化合物,包括2个多拉比烷型二萜,1个映贝壳杉烷型二萜以及2个倍半萜,同时得到了 15个已知化合物。我们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数据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电子圆二色谱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我们挑选部分化合物采用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模型进行抗炎活性的筛选。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具有抗炎活性的多拉比烷型化合物的抗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