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逐渐成为当前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论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工具,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论文将重点讨论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机制和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工具问题。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既有金融机构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规则因素。内部因素包括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采用过短的时间跨度、鼓励追求短期利益的激励机制和金融机构在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暴露方面的趋同性等。首先,论文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理论,宏观审慎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业整体运行状况的监管,而不是仅仅监管某个方面,主要是找出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这些风险进行检测并消除。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要素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的政策安排,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周期资本缓冲原理是避免或者削弱金融机构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正向关系,主要是在宏观经济过热时,为了避免经济的过热,吸收一部分金融资本,从而给实体经济降温,而在经济萧条时,为了推动宏观经济的复苏,则释放大量的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在实证研究中,根据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将银行信贷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信贷余额/GDP),确定计算结果,对比这个指标与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值的离差程度,根据这个指标判断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必要性以及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数量。最后提出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具体办法,方法一,选择两个具体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宏观经济比较繁荣时,指定比较高的资本充裕率指标,抑制经济过热,而在经济发展衰退低迷时,则指定比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指标,避免外部经济进一步衰退。方法二,设计一个综合函数模型,将金融资本充足率指标、GDP增长率指标、金融机构信贷和金融机构收益等指标考虑到模型中,根据外部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调整资本额度,克服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效应。方法三,在宏观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时候,金融机构调整资本的方法参考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方法,而当经济不够景气处于衰退的状态时,应该推动金融机构释放金融资本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