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国高等教育相应地也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可紧接而来面临的却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作为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担负着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许多专家也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对策,但大多属于在定性上的理论研讨,现实操作性不强。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分析,从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立足于现实,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证分析,既有创新性,又对大学生就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中国教育大众化进程回顾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进行了预测,得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几年内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不能乐观,可能有更多的毕业生最终会面临失业的困境,所以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毛入学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及人均GDP的分析,建立中国的人均GDP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目前的招生规模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适应的,而并非一些人说的那样,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过度扩招。
中国高等教育扩大化是在中国宏观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以“发展教育,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实施的,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起到了很好的间接推动作用。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构造估算模型,计算出中国1999-2006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16%。同其他学者计算出来的在1982-1990间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0.48%相对比,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增长较快,这充分证明了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政策是十分英明的。
那么,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当前的经济增长有无关系呢,利用灰色理论提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GDP为因变量,大学生就业率为自变量进行了建模探讨,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有显著关联,这就说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要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从改变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着手。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粗放型,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来获得的,其中技术进步占的比重不够大,这使得来自于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大学生就业是整个中国就业市场的一部分,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相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就必须放眼于中国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通过对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相关分析,同样可以看到两者呈现出负相关性。再把中国的GDP按产业进行分类,对其就业弹性系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第一产业成为当前中国的劳动力的最大输出产业,而第二产业还是多集中在高消耗、低效益的方式,而第三产业虽然边际需求很高,正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所占比重不够,这才造成了当今中国就业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解决之道就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受限的因为又是因为消费需求的不足,所以政府应该进行政策导向,调节好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改变消费观念,这样才能激发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到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创造性地理清了高校扩招、经济发展与就业三者的关系,清晰地指出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因为和解决方案。
虽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太多方面,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重点。而本文更关注的是面对现在的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如何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指导毕业生就业。从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在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上,在就业意向上,在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上,在就业的具体做法上都有不足之处,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与大学生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是采用何种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大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得出了主要是依靠扩大专业布点来实现扩招,但这带来专业设置的不足之处,对此提出了高校专业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和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具有超前意识的观点。为了就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仔细分析企业招聘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明确掌握了现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所寄与的素质要求。通过对多个专业大量毕业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并结合最终的就业情况,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解成政治面貌、专业排名、英语、计算机、奖学金、社会实践和其他获奖八个指标并相应赋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并根据输出结果来分析这八个指标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作用大小,从中还得出了专业成绩对就业影响不显著的结论,这与人们常认为的成绩好就业好的观点不同,并以结果为基础为学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也对大学生本人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此外,还就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推荐表的意见,在真实客观反映企业所需大学生的素质上创新性的设计出带有权重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有利于用人单位更直观准确的掌握大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学院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更深入地掌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也是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分解成就业去向、用人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期望薪酬、工作发展前景等十个方面后设计出调查问卷,并要求毕业生对这十个方面进行重要度排序。在收集到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填写问卷调查的毕业生进行走访,了解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就业意向,其考虑的因为何在。在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上对这些毕业生最后的就业结果进行跟踪,以就业与否为因变量,以排序中最前面的四个方面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输出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纠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的错误观念提供对策与建议,同时,针对毕业生期望薪酬对就业影响较为显著,而且毕业生的期望薪酬不切实际的现状,利用效用函数来构造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效用曲线,以此为基础提出要求毕业生增强风险与竞争意识,合理降低就业期望值并从多角度来考虑择业的效用。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一方为了找到好的工作,另一方为了求得最优秀的人才,双方都可能传递出虚假信息,这就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良后果,可能使差生将优秀的毕业生挤出了就业市场,也可能是优秀的毕业生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贝叶斯均衡模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寻求贝叶斯均衡的条件下,为更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提出了学校改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信息信用体系的建议,同时也向用人单位提出了校企合作,改革单一招聘办法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行为也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成功与否产生影响。本文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就业行为,诸如求职费用,投递简历的数量,信息收集渠道,参加宣讲会及面试次数等,并收集相关数据,以这些行为作为自变量,以就业与否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了投递简历多,面试次数多对就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这种结论和人们通常认为的越多越好的观点相反,再通过更深一步的研究发现,投递简历和面试多的背后隐含的是这样做的毕业生往往综合素质都不是太高,这是一个本章研究中的创新发现。通过就业行为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更有利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采取更合理的积极有效的行为。其次,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的不诚信是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对此问题的分析上,本文也不同于其他研究只针对一些表面现象进行分析,而是采用了纳什均衡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寻求纳什均衡,以提高毕业生的不诚信成本为手段,达到增强毕业生诚信的目的,提出了严格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延长新协议书发放时间等措施,同时在对模型分析过程中也创新性地发现了毕业生对自身进行适度包装并非不诚信,而是一种提高就业率的有效办法。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系统评价方法,在毕业生就业中也是可以用于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多家用单位的青睐,这些用人单位都会尽可能地开出最好的条件,让这些毕业生与自己签约,面对这种情况,这些毕业生很可能无所适从,因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优势。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帮助这些毕业生进行决策是一个好的途径。毕业生通过自身实际,将相关因素分解为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根据综合重要度的大小来决定与哪家用人单位签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毕业生更理智和全面的思考问题,让决策更有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