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方法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4m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过程中,动脉瘤术中破裂十分凶险,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对患者家属造成沉重的伤害。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起步较开颅夹闭晚,但效果令人满意,对多发性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或合并血管畸形的动脉瘤等更更具有优势。本文通过对介入治疗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经验总结,着重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及处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9例患者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男4例,女5例,年龄47岁-68岁,平均年龄58.4岁,Hent-Hess分级Ⅰ-Ⅳ级。动脉瘤均为单发,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2例大脑中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其中1例行支架系统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前均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术中均采用静脉麻醉,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术前患者均行头CT检查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头CTA或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动脉瘤。上述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股动脉应用Seldinger技术置入6F动脉短鞘,全身肝素化下进行,手术均由神经外科医师(副教授以上)按常规介入手术操作。结果: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9例患者,1例发生在支架系统成功置入后再次填塞弹簧圈过程中,2例发生在输送微导丝过程中,3例发生在置入微导管后,3例发生在填充弹簧圈过程中。术后6例患者进入我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其中术后4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1例患者遗留言语障碍(术后3个月后复查,患者可与家人简单言语交流),1例患者遗留一侧肢体偏瘫(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可借助器械行走),其中3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术后当夜1例患者死于呼吸心跳骤停,术后第三日1例患者于呼吸衰竭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破裂的患者致残率、死亡率高;导丝、导管、弹簧圈穿通动脉瘤是最常见的术中破裂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al rupture IAR),需要神经外科医师掌握颅内动脉瘤的病因、术前患者状态、破裂原因、治疗措施、预防等相关问题,并做出最适当的治疗措施。术中动脉瘤破裂后,神经外科医师需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在同一时间内,术后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其他文献
针对污泥热解过程生烃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污泥热解残焦表面官能团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对污泥热解残焦表面羟基、—CH3和—CH2键、羰基、碳碳双键等官能团热裂解演
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和邻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卫星遥感是跨境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自主卫星数据完全可满足东北亚区域跨境灾害监
目的探讨用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月采用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
20世纪初年,清政府一改以往立场,为振兴海外华人教育采取了种种有力举措,促进了海外华人教育与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体现了清政府吸引、争取海外华人支持的迫切愿望.
为描述刚性弹体斜侵彻贯穿混凝土靶的弹体姿态变化,针对已有贯穿模型存在的问题,在斜侵彻贯穿过程中考虑了弹体转动惯量对姿态偏转的影响,根据弹体贯穿靶板后的成孔特性重新
肌理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作画方式新奇、独特,不拘泥于以笔为媒介进行作画。肌理画不仅注重幼儿对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幼儿的情感发展与表现创造,这种方法更能激发幼
一、中西方信用评估系统的差异企业信用在通常情况下包括信用能力和信用行为记录两方面的含义.前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后者反映了企业是否愿意遵守市场行为规则履行其
为探讨无纺布生态基在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作用,试验设置900m^2·hm^-2(I组)、1200m^2·hm^-2(II组)和1500m^2·hm^-2(III组)3个无纺布生态基的密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