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在许多国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其对经济结构变化、社会变迁的后果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有服务化的趋势,这两种服务化的趋势揭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迅速演变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本质上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导致,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变革引起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的扩展所致,反映了发达国家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重的上升并不是由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上升带动的,而是由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带动的,或是由工业生产技术进步产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迫使劳动力进入服务业。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确实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能源的节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不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积累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的目的是不同的,发达国家比较强调经济的平稳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强调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不同性质使得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对其侧重点不同,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只在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比较集中在消费性服务业,虽然同属于服务业范畴但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截然不同,这使得不同国家对服务业作用认识差异很大,因此有必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使决策者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活动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一般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是一种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性服务,相当于资本品的服务,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和数据获取的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职业教育。
本文在对大量文献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论证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行业。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使用比较研究和计量分析方法。一方面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另一方面注重实证检验,借助计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全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概述,包括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背景、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内外文献回顾、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论文研究起点,概述产业的一般含义与产业的演进理论评析,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特征和概念的演变,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和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演进原因和形成。
第二部分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得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这部分是论文的分析重点,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三章分析的内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区别并非想像的那样泾渭分明,因为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是每一家工业企业的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从工业企业独立出来的,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转移给生产性服务企业,现代制造业生产中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上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引入生产性服务作为企业中间投入的微观理论分析,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微观基础,借助服务业增加值统计数据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这种关系进行宏观验证。第四章的分析内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种类和质量的变化极大改善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借助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验证。第三章、第四章的分析揭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意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第五章则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找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进行相关分析,寻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并总结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第三部分即第六章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中国的具体应用部分。
第六章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抑制因素和发展机遇,中国目前应发展的重点生产性服务行业,目的是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形成。在对研究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结论与创新点,具体如下:
1、在前人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工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型分析,并利用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验证,结论是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业上,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统计不显著。从生产性服务业角度研究制造业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工业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指出目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在前人对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并利用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仍主要是靠金融服务业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投资推动型的增长。使人们认识到要改变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入手,同时指出服务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3、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服务行业。统计结果表示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带动,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关键服务行业会随着时间发生转变,即由现阶段的金融服务业转向将来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本文在归纳前人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论述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判断标准。
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展望:
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人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发展、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还比较薄弱,有效的结论和深入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以上方面也属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的不足或者是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是:一是从理论方面深刻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深层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二是从实证方面充分验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这需要在数据收集方面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把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这会进一步完善我们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三是关于信息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测度问题,人们已意识到信息服务业发展对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从统计结果上却难以看出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统计显著性,这意味着现行的统计方法还无法分离出经济发展中、物质生产中信息服务业的具体成分,这需要后续研究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总之本论文不能说是一个十分完善而深刻的研究,它的初步性和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也仅仅是初步探索,需要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