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接纳情景下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攻击性水平是否在性别、独生两个人口学变量上有差异;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攻击性水平是否显著相关;若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攻击性水平显著相关,进而探索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社会拒绝、社会接纳、中性控制三种不同社会情景下,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是否有显著差异;并验证外显攻击与内隐攻击是否具有相同的心理结构。方法:研究一采用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问卷中文修订版(RSQ中文修订版,赵艳林版)与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简称AQ),了解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和攻击性水平在人口学(性别、独生)上的差异,并探索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攻击性的相关研究。研究二通过RSQ中文修订版筛选出高、低拒绝敏感性两组被试,通过2(高/低拒绝敏感性)x3(社会拒绝/社会接纳/中性控制)组间设计,测量高、低拒绝敏感性被试在不同社会情景下的外显攻击和内隐攻击性差异。其中外显攻击通过多种情绪形容词核查表MAACL中的敌意量表MAACL—H测量,内隐攻击性通过内隐联想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进行测量。结果:(1)选取的大学生被试的拒绝敏感性水平在男、女性别变量上无显著差异(T=0.92,p﹥0.05),在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变量上无显著差异(T=0.04,p﹥0.05)。(2)选取的大学生被试的总攻击性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变量上有显著差异(T=5.16,p﹤0.05),在愤怒(T=0.87,p﹥0.05)、敌意(T=1.49,p﹥0.05)、身体攻击(T=3.51,p﹥0.05)、语言攻击性(T=3.29,p﹥0.05)上并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被试的拒绝敏感性与攻击性总分(r=0.24,p<0.01)、愤怒(r=0.20,p<0.01)、敌意(r=0.30,p<0.01)、身体攻击(r=0.11,p<0.01)呈显著相关,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语言攻击的倾向相关并不显著(r=0.08,p﹥0.05)。(4)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在不同社会接纳情景下对外显攻击性影响有差异,其中拒绝敏感性主效应显著(F=4.22,p<0.05),且高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低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外显攻击性(T=2.05,p<0.05);不同社会情景的主要效应也显著(F=20.22,p<0.05)。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在中性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T=2.67,p<0.05),大学生在中性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的外显攻击性(T=3.66,p<0.05),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景下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的外显攻击性(T=6.34,p<0.05);拒绝敏感性和不同社会情景的交互作用显著(F=13.01,p<0.05)。高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在社会拒绝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在中性控制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T=2.91,p<0.05),在中性控制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在社会接纳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T=5.07,p<0.05),在社会拒绝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在社会接纳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T=7.98,p<0.05);而低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在社会拒绝(T=0.86,p>0.05)、中性控制(T=1.08,p>0.05)、社会接纳(T=0.97,p>0.05)三种不同社会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性都无显著差异。(5)拒绝敏感性在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上主效应不显著(F=1.13,p﹥0.05);不同社会情景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上主效应不显著(F=0.11,p﹥0.05);拒绝敏感性与不同社会接纳场景在大学生内隐攻击性无交互作用(F=0.73,p﹥0.05)。结论:(1)大学生拒绝敏感性水平在性别与独生两个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攻击性总分及愤怒、敌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四个维度在男、女性别变量上都无显著差异。大学生攻击性总分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变量上有显著差异,但在愤怒、敌意、身体攻击、语言攻击性倾向上并没有显著差异。(3)学生被试的拒绝敏感性与攻击性水平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敌意、攻击性总分、愤怒、身体攻击性,至于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语言攻击的倾向的相关并不显著。(4)高、低拒绝敏感性大学生的外显攻击水平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社会拒绝、社会接纳、中性控制这三种不同情景下的外显攻击水平也存在显著组间差异。且拒绝敏感性与不同社会情景这两者对大学生外显攻击性存在交互作用。(5)高、低拒绝敏感性个体对不同情境(拒绝/接纳)下的内隐攻击性均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以及教师研究的转向,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不仅能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诉求提供有力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网络教育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品类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已经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