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分蘖、春季分蘖对小麦群体结构、生理功能和产量产生影响,单株穗数是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它们都属于重要农艺性状,而籽粒的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含水量是小麦籽粒的重要品质指标,对这些重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材料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杂交配置包含327个单株的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利用完备区间作图软件ICIMapping3.2v,对上述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包含165个SSR分子标记和两个EST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上述标记不均等覆盖在小麦21条染色体基因组上,总遗传长度为3465.77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0.50cM。该群体在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单数穗数、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等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适合QTL定位。2、对三个环境下的冬前分蘖、春季分蘖以及单株穗数性状进行多环境模型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稳定存在的21个QTL。其中,检测到控制冬前分蘖性状的6个QTL,分布在2A、2D、5D和7A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春季分蘖性状的7个QTL,分布在1A、2D、4B、5D、7A和7D染色体上,存在1个主效QTL,QTN-5D-2,位于标记区间wms174--wms292内,可解释32.60%的遗传变异;检测到控制单株穗数性状的8个QTL,分布在1A、2B、2D和4B染色体上,存在1个主效QTL,QTN-4B-6,其和微卫星标记wms495紧密连锁,可解释42.21%的遗传变异。3、对三个环境下的籽粒容重、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含水量性状进行多环境模型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稳定存在的QTL为29个。其中,控制籽粒容重性状的QTL位点检测到18个,分布在1B、2A、2D、3A、5A、5B、5D、6B、6D、7B和7D染色体上,控制籽粒容重的4个主效QTL,QTW-5A-7、QTW-7B-9、QTW-6D-1和QTW-6D-4,可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10%、13.276%、20.071%和13.984%;控制籽粒硬度性状的QTL位点检测到5个,分布在1B、4A、5B、7A和7B染色体上,存在一个遗传变异比较高的的QTL,可解释9.631%的遗传变异;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性状的QTL位点检测到4个,分布在2B、3B、5B和6D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主效QTL,QPR-6D-1,可以解释的遗传变异为10.06%;控制籽粒含水量的QTL位点检测到2个,分布在1B和2A染色体上,存在一个遗传变异为75.013%的主效QTL。4、控制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及单株穗数性状的QTL存在差异,既存在共同的QTL位点,每个性状又存在独有的QTL位点。同时,这些共同的QTL在不同性状定位中可解释的遗传变异也存在差异,QTN-5D-2位点在冬前分蘖定位中可解释1.68%的遗传变异,但在春季分蘖定位时,则可以解释32.60%的遗传变异,成为主效QTL。本实验还定位到一个具有增进效应的单株穗数QTL位点,QTN-4B-6,可解释41.21%的遗传变异。5、研究表明,控制上述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均存在“一因多效”现象。位于2D染色体wms157--wms30区间、5D染色体wms174--wms292区段和7A染色体wms276--wms63区段的QTL同时控制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性状,位于1A染色体wms135--wms136区间和4B染色体wms192--wms495区段的QTL同时控制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性状;位于1B染色体的Barc302--Barc207区间、5B染色体的Barc88--Barc16区间以及7B染色体的Wms333--Wms297区间的QTL同时控制籽粒容重和硬度性状;位于6D染色体的wms582--wms408区段的QTL同时控制籽粒容重和蛋白含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