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C)是肺癌的一种,属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的肺腺癌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极易发生血行转移,患者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为临床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深入探寻肺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是肺腺癌研究领域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传统细胞毒药物疗效的降低,而细胞毒药物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疗效明显,寻找新的抗血管生成靶点成为关键。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共同调节维持体内血管新生的平衡稳态。TAp73和p53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1(VASH1)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具有负反馈调节的抑制血管生成因子。近年来发现TAp73是促进血管生成还是抑制血管生成是有争议的。而P53基因状态可能影响TAp73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目前TAp73,p53和VASH1是否在肺癌中共表达尚未报道,同时,为了观察TAp73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并探讨与P53基因的关系,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TAp73,p53和VASH1在LAC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p73,p53和VASH1在LAC中的表达(分别为92.6%,97.7%和67.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4%,2.3%和32.6%,P<0.01);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显示p53和TAp73之间呈正相关(r=0.474,P<0.01),TAp73α和VASH1之间亦呈正相关(r=0.367,P<0.01),p53和VASH1的阳性表达率呈边缘相关(r=0.187,P=0.055)。类似地,p53表达强度与TAp73α的表达强度及VASH1的表达强度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分别为r=0.517,P<0.01;r=0.277,P<0.01),同时,TAp73的表达强度与VASH1的表达强度也呈正相关((r=0.351,P<0.01))。因此,TAp73,突变体p53,和VASH在LA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三种蛋白的表达在LAC中彼此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TAp73可能抑制LAC中的肿瘤血管生成。2、将外源TAp73转染至P53基因表达状态不同的两株肺腺癌细胞系H1299(P53-null)和A549(wt P53)中,RT-PCR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Ap73的表达效率。同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TAp73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UVEC体外成管实验分析TAp73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在两株细胞系中成功瞬时过表达TAp73;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在野生型P53基因阳性的A549细胞中过表达TAp73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而在缺失P53基因的H1299细胞中,TAp73过表达,细胞迁移能力则显著低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HUVEC体外成管实验结果与此类似,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TAp73,HUVEC的成管能力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而在H1299细胞中成管能力则显著下降(**P<0.01)。与此同时,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VASH1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升高或降低(**P<0.01),以上结果表明在肺腺癌细胞中,野生型P53基因存在时,TAp73会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能力并反馈性升高VASH1的表达;而在缺失P53时TAp73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成管能力、抑制VASH1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在肺腺癌细胞中TAp73对血管生成的作用受到P53基因状态的影响。